这也是《红海行动》之于当下国产影视界的正面意义所在,不仅刷新了本国此类型电影的表现尺度与思维,更在演员策略层面,提供了相当有益的表率。《红海行动》与此前一些主打成熟/知名明星阵容的群像主旋律电影的本质区别在于,后者中那些明星对观众来说辨识度较强,观众可以轻易从明星本身进入角色,并在走马观花中区分角色以及角色与其对应的演员之间的扮演/被扮演关系。而《红海》中几名队员之间的特征区别,对非粉丝系观众来说,无法通过非常显在的演员辨识度来完成,而只能由剧作本身隐现的个性以及角色个人擅长的技巧来判断,比如罗星是大神级狙击手,顾顺是克隆高傲版罗星,或如同蒋璐霞饰演的女机枪手佟莉,是以飒爽的外表与真性情而给予观众深刻印象的。尽管影片在剧作上对人物自身的性格只是蜻蜓点水的带过,但基本完成了令观众了解基本性格的任务。
事实上,影片中的青年演员们基本都不曾经历系统的专业表演训练,更多的是模特、武术学习背景,而启用这一班演员完成《红海行动》中的冲锋陷阵戏码,正是导演林超贤执行作者意识(若这个词成立,其实在《红海行动》这样的类型中也体现得很鲜明)的明显表现,演员,成为了贯彻一场战争或一个任务的过程的载体,他们自身体现的是基于专业军人的特征表现,比较干脆地对明星魅力及所谓“流量”的祛魅,有助于影片整体表意的完成。这些年一度泛滥成灾的对“IP”及流量明星的盲信与肯定,在《红海行动》中得到了一针见血的驳斥。影片中这批青年演员,并不是已经成为一种新传统意义的流量明星的范畴符号,他们外表既非弱不禁风,表演过程本身也充满艰辛甚至危险,重装备、战斗姿势及种种的肉体折磨,对青年演员或比较资深的海清、张译等都是一视同仁的,这与流量明星对表演本身的淡漠有本质区别。
在此意义上说,《红海行动》完成主旋律言说、拓展国产片类型视野之外,更是对于“青年演员”群体自身专业素养及敬业精神的确认。它凸显了商业与效率最大化中的正向因素,是以高度专业化的思维打造的电影产品。影片直面惨痛的战争,极尽写实地表现战场上的残酷,来凸显主人公的勇气与顽强,这本身是对演员的巨大考验,也是借助这样的烈度,呈示当下时代青年演员的表达多元可能。最起码,这可以成为另一类值得信赖的大银幕实在偶像,而他们的“翻身仗”,相信绝不止于《红海行动》。
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评奖将于4月15日到22日在北京举行,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5部影片入围“天坛奖”,其中近期广受好评的中国电影《红海行动》强势入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