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影的概念到底是怎样的,比较复杂,最好用作品说话。”上海作家金宇澄说,“我觉得苏童的《红粉》是南方电影,题材叙事都是南方味道,叶弥前些年在《收获》发表的《小男人》可以拍成一种南方电影。南方电影是不是注重细节的复杂度?现在来看,这还是一个不怎么清楚的口号,需要更多电影作品出现来印证。”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麦家说,电影的地域属性不那么强,所谓南方派作家电影可能更适合叫“超南方电影”,既保留南方电影的概念,又扩大了南方电影的外延。
体现“时间的重量,空间的情商”
2003年,中国电影全年票房总量为10亿元,今年2月,单月票房突破100亿元,是2003年全年票房的十倍。从票房来看,目前中国电影市场非常繁荣和热闹。但另一方面,在质量上,中国电影的整体水平还有很大上升空间,更缺少能真正流传的好电影。“中国电影需要‘补钙’,需要为电影的艺术品质‘补钙’。好的小说关注人的故事,好的电影同样如此。中国电影要往前发展,一定要借助文学、小说的力量,从核心竞争力上提高品位、品质。”上影集团副总裁徐春萍说。
在专家看来,中国电影市场的银幕数正在不断增加,这就需要动员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观众的需求是多样的,这为不同风格电影的兴盛提供了可能。“所谓南方派作家电影的提出,也是中国电影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开始有一种自觉的流派意识。”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范志忠说。
“南方派作家电影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域概念,它是一种人文精神和文化风格,它细腻温暖潮湿。提出这一概念,不是把中国电影‘撕裂’,实际上是把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元素,最大限度地优化和提升。”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汪天云提出,要从宏观角度布局,即从影视制作、教育、研究和产业四个方面构成南方电影的“四梁”,打通长江一线、江南一带、华东一片,慢慢立体化,面向中国,走向世界,体现“时间的重量,空间的情商”。
“中国电影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部分人进入了商业电影躁动后的沉静状态,会有越来越多观众提出多元化的观影需求,期待看到更多有思想、有表达、有内涵、有嚼头的电影。”范小天说,作为创作者,在创作好看的故事的同时,打破创作与接受的疏离状态,搭住当下老百姓的脉,反映他们的生命和生存状态,是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