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重写创世神话、重读创世神话、重演创世神话,意义何在?原创淮剧《神话中国之洪荒时代》的年轻编创和主演说:“不为别的,只为弄清——我们从哪里来?以及,我们为什么成为我们?”
由上海淮剧团创作的这部以“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主题的淮剧,5月1日将亮相周信芳戏剧空间。全剧由《补天》《精卫》《息壤悲歌》《望夫石》四个折子戏组成,编导和主演大多都是八零九零后的年轻人。近日,他们相聚在浦东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借着市民文化节的平台举行剧本朗读会,想要在文本中、在神话中找到自身的出处,寻到文化的来处。
找到我们的来处
中华创世神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源头,实施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重大工程,根本任务就是要把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独特精神追求发掘出来、传承下去、弘扬起来。
淮剧《神话中国之洪荒时代》中《补天》《精卫》《息壤悲歌》《望夫石》四个折子戏,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展现了华夏民族从诞生到逐渐掌握自己命运的伟大过程,体现了华夏祖先改革历程,从中折射出中华民族血液中的大爱、坚韧。
四个折子戏中既有旦角戏又有生角戏,唱做兼具,各具风格。曾力挑全本《白蛇传》青年演员顾芯瑜,在《精卫》一剧中饰演化作神鸟衔石填海的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女娃。她既要演绎女娃戏水时的活泼可爱,又要展现精卫被海水淹没后化身神鸟衔石填海的一腔悲愤。
顾芯瑜坦言:“若不是演这出戏,《精卫填海》于我只是语文课本上的一则遥远神话。是出演了这部剧,才让我重新剖析精卫的内心,也体会到人类在自然环境中求生存的不屈毅力。越是了解中国神话,越让我感受我们的祖先的伟大,想到我是他们的血脉相承,就觉得内心充满力量。”
找到文化的自信
上淮青年编剧朱蓓蕾的淮剧小戏《息壤悲歌》,去年在“中华创世神话”小戏小品创作征集活动中,获得三等奖。在她看来,中国神话无论是在故事性或是思辨性、哲理性上,都不亚于西方神话。
“在西方,为人间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名气很大;在中国,为人们违逆天规盗取息壤的鲧,知名度却很有限。”朱蓓蕾感慨:“长久以来,我们只是太少回头去看看我们自己的上古神话,去追溯我们传统美德、优秀品质的来源。其实,找到了这份来源,就能找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的原动力,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此次,之所以将“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主题的淮剧创作尽可能交在青年编导、青年演员手中,团长龚孝雄也是“别有用心”:“我们希望‘中华创世神话’题材能激活青年创作者的想像力,通过年轻人的当下视角寻到另辟蹊径的创作道路。”无论是《精卫》中运用长绸制造的动画视觉,或是《息壤悲歌》强调的“认错精神”,都是让上古神话在当下焕发崭新活力。
而身为“中华创世神话”小戏小品创作征集活动的评委,中国剧协副主席、剧作家罗怀臻也强调:“从远古神话的再创造中,我们能找到今天的人性、人格形成的依据,也是我们中华文化发展的依据。如今,我们重写创世神话,因为神话正慢慢远离我们,而神话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不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所以要重新讲神话故事,重新读解它,读出现代含义,找到现在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