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艺术,在表现宇宙人生万汇的时候,要求真实、生动,就要把握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普遍性包括某类事物的共同性,一致性;特殊性则是某个具体事物的独特性与个性,这是世界万事万物存在的真实性中必然具备的两个要素。以风景山水来说,大自然有其普遍的规律,但不同地域与时代又必有其独具的特色。比如美国的山与中国的山,风貌很不同;但任何山基本上必上窄下宽,这是“山”普遍的性质。天下没有倒金字塔形的山。就人来说,普遍性就是“人性”。但因时空、环境不同,个人的基因、特质不同,人人各有面目,各有特色。艺术表现一方面要顾及其共同的普遍性,又须表现出特定角色的个性,所以艺术家塑造艺术形象,要有兼顾、统合两者的手段才成。
事物普遍性的特质,是知识、概念与观念,是诉诸理性的;事物的特殊性的特质,是真实,具体,鲜活的存在,是诉诸感性的。事物必有普遍与特殊两个性质,普遍寄寓于特殊之中,两者是辩证的统一。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的中国戏剧人物画大展
虽然真实世界万物是两者的统一,但艺术的表现不会,也不可能是客观世界机械的翻版。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艺术表现中虽然缺一不可,但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艺术中常各有所偏重。重普遍性者,较有思想的深度,便较概念化;重特殊性者比较形象化,也即较显示鲜明的感官的真实性,所以比较写实。前者其艺术之内涵与意义较为清晰而确定,缺点是易流于枯燥与说教;后者其艺术内涵与意义虽较隐晦,但活色生香,极感官视听之娱,缺点是过于重视外在的实感而中心思想较含糊。
传统戏曲是过去悠久时代大众化的艺术。由于古代文盲占绝大多数,劳苦百姓鲜少接触文化教育,看戏听曲是唯一欣赏艺术、享有休闲娱乐的机会。而由于中国文化是首重人生意义的文化,戏曲不只是给大众休闲娱乐、欣赏艺术的节目,也是宣扬立身处世之道,教忠教孝,宏扬伦理道德,古人所谓“寓褒贬,别善恶”的文化“教材”。这就是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较偏向概念化,其内涵与意义含有鲜明清晰的道德教条的原因。中国戏曲宣扬忠孝节义等概念,虽是“良药”,但看戏毕竟为了寻欢娱乐,所以一定要有“糖衣”为包装。戏曲的无言不歌,无动不舞,而且节奏强烈,旋律优美,语言唱曲都是极优雅的诗词。而且有词牌曲调,反覆咏唱。戏园子直如文学、音乐教室,多少贩夫走卒,在日常生活中,随口哼唱,以寄其情,以悦其性。这都充分说明了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与中国戏曲共生的关系。
高马得《断桥相会》
传统章回小说也与戏曲一样,有浓重的寓褒贬,别善恶,负有文化教育的使命。故事多为才子佳人,因果报应,忠孝节义等等。很雷同的故事,很概念化的人物描写。艺术表现也很制式化。譬如英雄人物是虎背熊腰,力能扛鼎;美人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小人必是獐头鼠目;君子自然眉宇轩昂。这与戏曲中以脸谱、水袖、手眼的身体语言,表现身份、性格、感情,以什么动作表示划船、骑马,用什么曲牌、唱腔渲染什么气氛,皆有“制式化”的手段。这就是利用图腾、符号等象征性表现来做概念的表达,清楚、简洁,容易达到传达的效果。
京剧名家梅兰芳演出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