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从事收藏的老手,即使看到了中意之物,也能做到不露声色,然后再和卖方进行“猫捉老鼠”的游戏,或者对中意的藏品故意视而不见,或者声东击西,或者佯装不懂,甚至来个掉头就走,让卖方弄不清你究竟是想要哪件东西,然后视卖方开价的高低狠狠砍上一刀,这样就能以较低廉的价位买到较中意的藏品。资深的藏家谆谆告诫搞收藏的朋友,都少不了这样一句话:“你一定要砍价!”
《管子》
国内首屈一指的藏书大家韦力先生,收藏古籍善本几十年,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多了去了。然而,有一次却因为没有参透卖家心理,卖家报价2000元的书,他一张口就给人家20万,结果花落别家,上演了一部现实版的走麦城。
那次他和朋友到北京东五环之外的一个地方去收书,那样一个破破烂烂的地方,超乎他的想像,原来这里居住的都是收旧货的人。卖主住在一间破平房中,地上是凹凸不平的砖铺地,只见他从三合板分隔开的里间吃力地搬出一袋书,哗啦一下就倒在地上,倒出来的书有的还往下滴水。原来这些书曾经存放在出版社的地下室中,地下室管道跑水,书被泡在水里,所以才当废品处理掉了。这些书都是《管子》的不同版本,虽然有20多部,只有一部明版朱墨套印本还算稀见,其他的线装书基本上都是清刻本,根本不入韦力的法眼。最后一本民国排印本倒是吸引了韦力,因为上面有郭沫若和闻一多密密麻麻的批校,集两位大家批校于一书,实属罕见。谈价格,卖家报价两千,韦力张口就开了20万,卖家哆哆嗦嗦一个“行”字还没有落音,就被一边的妻子扯了扯衣袖,最后改口成了“我考虑考虑,明天答复你”。回去的路上朋友就埋怨韦力报价太高,说卖家本来是几百块收的,报两千是让砍价。结果这本书卖家以22万元卖给了别人。韦力随后听到的消息一个比一个刺激:先是一个熟人说花120万收到《郭批管子》,随后拍卖公司说180万征集到手,最后一位朋友特意请他吃饭、观赏,说:“260万元买到的,便宜吧?”到了这个时侯,大藏书家小小的心灵,已脆弱到难以承受的地步。
作者:张春岭
苏联解体后,一些富豪在俄罗斯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曾被视为暴发户。但是随着财富日益增长,俄罗斯的超级富翁——现在仍被称为寡头——转向更“高大上”的追求,他们在慈善和文化事业上豪掷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