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惊涛飓浪》 且行远路,莫问归途
与真·惊涛飓浪·肌肉猛男·红发美女·大片《海王》相比,文艺小清新的《惊涛飓浪》里用特效制作的“雷蒙德”四级飓风,尽管强度进入全球飓风排名前十,倒更像是一场茶杯风暴(Storm in a Teacup),视觉效果上多少有些担不起灾难片的名头。事实上,影片的英文名《Adrift》,单词本义是“随波逐流”,在香港市场被翻译为《漂流心海》,文绉绉了点,倒更准确:影片中真正的惊涛飓浪,从来关乎人心沉浮,而不仅仅是洋面的翻滚。
《惊涛飓浪》海报
电影导演巴塔萨·科马库,从冰岛进军好莱坞市场,以拍摄灾难片见长。上一部进入内地市场的电影,是2015年讲述珠穆朗玛峰山难的《绝命海拔》。《惊涛飓浪》同样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取材于1983年轰动全美的“太平洋飓风海难事件”。《绝命海拔》是一部群像戏,《惊涛飓浪》则格局颇小,关键人物仅得谢琳·伍德蕾饰演的塔米·奥尔德姆,与山姆·克拉弗林饰演的塔米未婚夫理查德·夏普两人。
电影剧情里,塔米和理查德受友人之托,驾驶帆艇从大溪地前往美西海岸,孰料遭遇飓风袭击,两人依赖被摧毁得破败不堪的帆艇,在洋面上苦苦漂流41天,理查德不幸罹难,而塔米终于得救。电影时长90余分钟,拍摄于洋面上的戏份大约占到三分之二,而理查德因为腿伤,大部分时间只能在甲板上静默躺卧,因此影片也可以说泰半都是女主角的独角戏,接近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出场人物戏份比例上的设定。
《惊涛飓浪》剧照
然而《惊涛飓浪》并无意于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般用特效镜头制造视觉奇观,也无意于拍成一部青年女性版的《老人与海》,或者海洋版的《荒野求生》。电影以海难作为引子,试图带领观众进入角色内心也进入观众自身的内心,以发见人类在极端情境下的求生意志之强烈,和思考人类处于孤立无援境地时人的主体性的存在性与价值。——《惊涛飓浪》与《绝命海拔》一样,本质都是在灾难片的题材下讲述人作为个体、以及作为社会化的人,在生死边缘挣扎时,对生存哲学意义的追问。
《惊涛飓浪》剧照
影片在时间线上的交错剪辑,或许会遭来类型片观众的诟病,因为多少显得有些混乱。特别是影片将“雷蒙德”飓风袭击帆艇这一大场面的情节,后置到影片临近尾声时,这样的“倒装”结构,既显得是在刻意吊观众的胃口,又有在情节上故作玄虚、“欺骗”观众之嫌。然而必须承认影片在叙事上的穿插安排,让这个本可能被讲述得平淡乏味的故事,多了几分细腻,也多了几分隽永的余味。
观众对海难片的第一印象当然是《泰坦尼克号》。《泰坦尼克号》长达194分钟,真正意义上的海难镜头尽管声势浩大,其实也仅在影片后段一小时之内。《泰坦尼克号》有充裕的时间让恋人相遇和相恋,穷画家和富家女的禁忌之恋,也有大量戏剧性的情节可以发挥编剧创作空间。《惊涛飓浪》里的一对恋人,从事的航海事业或许小众,恋爱中的情事,则与普通人无异。影片在选角上,谢琳·伍德蕾算不上大众意义上的美女,山姆·克拉弗林虽然在《饥饿游戏》系列演过“万人迷”芬尼克,影片里的扮相胡子拉碴,也绝对算不上俊美。电影在男女感情上不做传奇化的浪漫想象,两人交心的一场戏,也不过是安排在大溪地的山野和溪涧里跳跳水和游游泳,画面虽然不是糖水风景片,足够赏心悦目。《惊涛飓浪》是难得的不在镜头上炫技,还能将大溪地风土人情、以及南太平洋辽阔海域拍摄得优美如画的影片,光与影的处理都极缱绻。
《惊涛飓浪》剧照
普通人的感情生活往往波澜不惊,也并不面临生死考验。《惊涛飓浪》将一对恋人置于极端的海难情境下,激发的是人性中善的一面而非恶的一面。塔米始终没有放弃理查德,而正是这个信念激发了塔米的求生意志,帮助她在洋面上漂流了41天而不放弃。电影并不用台词向观众灌鸡汤,大部分时间观众与塔米一样,不过是枯坐在破烂的帆艇上,即使设定了罗盘前行的方向,也仍是随波逐流,被动等待命运的安排。《惊涛飓浪》是一部需要观众静默观看的影片。在静默中观众照见内心的孤独,也更能体会到人与人情致相交接,乃至生死与共时的温暖。
《惊涛飓浪》剧照
电影最后让真实事件中的女主人公以照片形式现身。真实生活中的塔米,在大难不死之后,仍然选择继续出海航行。《惊涛飓浪》也让人想起去年上映的一部讲述穿越羌塘无人区的影片《七十七天》。生命的意义,大概永远都在路上。且行远路,莫问归途。
原标题:有“共情”元素吗?有笑点吗?我们熟/懂吗?《神奇动物2》是11月影市最大的“哑炮”,影片最大的问题就是,拍得太圈内人风格了,拒绝粉丝以外的观众。
原标题:国产青春电影悄然“变脸”《快把我哥带走》海报当《蚁人2》《碟中谍6》等好莱坞大片先后进入点钞机模式之时,一部名为《快把我哥带走》的国产青春电影,在上映半个月之后票房悄悄迈过了3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