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需要年轻人的参与,微信表情包是很好的切入点。它自带趣味,传播方便快捷,受众面广,也容易让年轻人参与互动。”李延强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博物馆变得亲切,让文物走向大众。
“只要文物特征与传达的表情是匹配的,不是恶搞的,制作微信文物表情包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有益尝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张烈表示,微信文物表情包的使用者不仅仅是被“戳”中萌点,还能进一步了解文物的“前世今生”,理解它们的历史文化内涵、审美价值,比如“小拳拳捶你胸口”表情包,其文物原型是唐代的三彩天王俑,它是唐代最常见的陶制陪葬品,为墓主人的护卫,一般成对随葬。“文物历史文化内涵的传递才是最终的目的。”张烈说。
从珠联璧合到相得益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近几年,各地博物馆推陈出新,利用各种方式,实现了公众和博物馆的“超级链接”。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九大博物馆推出的《国家宝藏》,让一大批国宝走红并被公众熟知;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7家单位联合抖音推出《文物戏精大会》,让文物集体“复活”,唐三彩胡人跳起了拍灰舞,人面纹方鼎开始玩起了98K电眼,激发了公众对文物的兴趣。
“文物活起来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是正面积极、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的,都可以进行尝试。”张烈认为,新颖、接地气的形式,可以激发人们的兴趣,吸引公众进一步了解文物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让文物走出“深闺”、走向大众。“抖音、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受众群体广、传播力度大,将其与古老文物结合,若能珠联璧合,必然相得益彰。”张烈说。(李佳霖)
《国家宝藏》第一季以前所未有的“纪录式综艺”节目模式,获得了社会各界及海内外的热烈反响。在知名音频平台喜马拉雅上,《国家宝藏》播放次数达到了3.3亿次,成为一档现象级的文化音频节目。
新华社武汉3月19日电(记者 喻珮、齐菲)从电视节目《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到《上新了·故宫》,近年来一档档叫好又叫座的文博类电视节目不仅拉近了“古老”与“现代”的距离,还掀起一阵文博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