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敦煌壁画“如数家珍”的敦煌学者
初唐第323窟的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图。这是一个“佛教史迹壁画”故事,当年汉武帝把匈奴打败以后,俘获了12个金人(佛像),放在甘泉宫里天天朝拜,却不知道拜的佛是什么佛号。所以汉武帝派张骞到大夏(现在的阿富汗)去问我拜的佛是谁,叫什么名字。历史上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为联络大月支民族击败匈奴,佛教徒将这段历史改编成汉武帝派张骞去西域是为问佛的名号,中国佛教的历史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故事,这么一来张骞出使西域就不是为军事,而是为佛教,目的是为了提高佛教的影响。
盛唐第103窟绘画的维摩诘经变中的维摩诘,是一位精通佛法的居士,他用装病,引来“问疾”的探望者,以促成双方辩论佛法。表达他精通大乘佛法的智慧和神通。画面中维摩诘坐于帐内,毫无病态,身体前倾,手持麈尾,目光炯炯有神,胡鬚奋张,嘴唇微启,仿佛正要开口讲话的模样。此画颜色用得极少,画家只在衣服上略施点淡彩,其他主要以遒劲挺拔而又富于变化,出神入化的线描,表现出维摩诘衣服飘举、神采飞扬、善于雄辩的精神风貌,这是唐代“画圣”吴道子一派的“吴带当风”的特色。
演讲中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一幅幅冰冷又陈旧的壁画,在樊先生的讲演中又“活”了过来,仿佛要冲出壁画的牢笼,再演绎一幕幕古老的传说。在樊先生眼里,这些壁画不是自己的孩子,胜似自己的孩子。她在敦煌待了55年,从满头青丝到一头白发,她的毕生心血都埋藏在这座戈壁深处的古老建筑群上。
说到古老,樊先生却不愿意这些既珍贵稀有,又面临危险的敦煌莫高窟消失在日月风霜的拍打中。她想让这群文物再“活”上1000年。
她曾反复强调保护的重要性:“莫高窟壁画、彩塑这么漂亮,它们是拿什么做的?用泥巴、草、木材和颜料,你说脆弱不脆弱。莫高窟经过千余年的历史沧桑,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一些洞窟已坍塌和破坏。现存洞窟内的壁画和彩塑,患有多种病害,呈逐渐退化的趋势。”但是每年一到夏天旅游旺季,因游客超载所产生的洞窟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含量等对洞窟壁画造成的损害都难以估量。保护和利用成了敦煌保存最头疼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