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会用累积的记忆和感觉,在我曾经的颜色效果和图式积累中识别,看是否能有熟悉感,如果没有,可能这就是我惶恐的来源之一。无法“胸有成竹”,这是一种惯性思维。面对一个绘画对象,如果不回归对象本身,回归它给我们的不一样的触动,总是千篇一律的复制熟悉的感受,那这种感情不真挚,作品也无法打动人。
《马山的意象3》35×50cm 2019年
如果对象平淡无奇或者它不是我一下子感兴趣的。我就会选择用自己熟悉的技法和表达方式来完成第一张作品。因为这一张作品是我对新地方最真实的客观第一印象。而接下来的作品,随着我对这个新环境的认识,到后来的内心自我的满足等等,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感觉。而我的作品创作完成,刚好是一层层覆盖否定的方式,整个过程都是在变化,景在变化,人的感受也在变化。主动也好,被动也好。所以,我同时就非常期待,能偶尔出现让我惊喜的效果和感觉,当然也会出现草草了事的状态。所以我的写生是一个自我“完满”的过程,它有不安、有思念、有释怀、也有遗憾。这种情感悄无声息的体现在绘画的作品上。
《马山的意象4》35×50cm 2019年
我认为,绘画就是画家展现一个世界观,描绘我感受到的世界。所以写生不是一个直接的客观表述,也不是一个完全的自我主观感受,这两种的写生方式没有灵魂。要有现实场景给你的真实感受,融合你自己的最真实的反馈。我对于我自己写生风景创作,是在找寻一个感觉,有可能是颜色,有可能是一个图形,也有可能是肌理的效果,甚至它就是马马虎虎就完成风景一角。可能有理性的时候,因为反复否定中,可能就需要理性的选择,或者自己记忆图式色彩的一种再现,一种尝试,也同时也是一种新积累。
《马山的意象5》35×50cm 2019年
10月8日上午,在北京师范大学主楼四季厅,举办了一场以“《壮美中国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为主题的画展开幕式,本次画展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宇一艺术研究院、美育中心共同举办。
她的创作作品质朴大气、明快,之所以有这样的画面创造力,很大一部分在于她对身边环境和事物的极度敏感和细致的观察力,同时丰富的知识储备为其感性的艺术形式添加了理性思考的成分
油画语言的长处在于“音域”及其宽广,尤其在具象写实方面有着其他绘画语言无法替代的优势,然而要熟练掌握这种语言表达心声决非易事,必须经过多年的磨练方能寄情于景,获得表达的自由。
高志华的画在立意、构图上都很新颖,突破一格,具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了油画色彩语言的感染力和感情色彩,在油画语言上具有单纯、精炼、有力度又深厚的造型能力和较全面的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