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王佰如平易近人,淳朴不事张扬,乐于助人,但在艺术的世界里,却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她的山水画不刻意标新立异却能保持独立单行,不随波逐流却有着鲜明的个性,这些都来自于她不断思考和勤于写生的积累。创作中,王佰如能够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近两年,她的山水画常以辽西红土地和山野树林两种表现形式呈现于观众。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西画光线处理法,使山水画更富有立体感和透视感。
大多远用中锋勾勒每一线条,用水破墨皴法画出的每幅作品其幽深源远。而她的大树林画法笔墨繁密、刚劲有力、层层叠叠,从自然中汲取,信手拈来,直入笔下,反映出在新时代山河题材所面对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思考。笔下作品感受真挚,色彩明亮,用笔灵动而热情,是一个严肃而执着的艺术家。她的作品有生命,有阳光,有情感,更多的是无尽的意境,让人心动。这些豪放与雄壮的画面,画出了北方山水的温润敦厚、雄伟朴茂的质感,展示不一样的情怀,仿佛把人们带回到熟悉的东北热土。
兼收并蓄,中西融合已成为王佰如创作的重要手段。她早年学画时,涉猎较广,水彩、水粉都做过尝试,也接触过一定素描和国画的学习。她大量临摹、品读古今中外大量的优秀作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组织每一幅作品构思构图,所表现的城市街景多为中景或近景构图,这样取法为一个焦点所描绘的景物达到情景交融,具有视觉冲击力。为其中西相融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笔墨即是中国画的灵魂。王佰如用笔由小笔改用斗笔,将行笔、运笔内含张力的大小,改变过去多数画家用小笔画大画的习惯。这种画法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的书写性,也发挥出宣纸渲染特性,表现画面韵味十足。利用大笔的优势也能刻画精致细微的局部画面,给我们的感受既有成熟老到的笔墨,又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她的这种转型始终坚守本土的、当代的、个体的和独立的艺术创作,形成了自己固有的语言风格。她的用墨更是浓淡泼辣,不拘一格。每幅作品都将墨色用到极至,达到黑白灰和谐,笔是筋骨,墨是血肉,她很熟练地表现所有绘画的元素,充分发挥了独特魅力。从作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世外桃源般的自然风采;品味出美丽的神韵,闻到生活的芳香。在她笔下情景交融,一山一水,一树一石,无不倾注其情其爱,充满意趣,达到墨色气韵生动,用色体现鲜、亮、雅,不落俗套,极具清新自然的艺术感染力。
在创作城市题材方面,王佰如没有停留在对材料和题材扩展上,而是主动挖掘更深刻的当代城市观众与山水作品之间新的关系。即当代的人文精神和都市文化精神,使当代城市题材山水画,不仅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和内容题材的拓展。譬如2017年王佰如创作的城市街景题材《双休日》《老街》等作品,接连在中国美协举办的大展中获奖,这些作品正是她将西画的造型手段,应用于中国画传统水墨技法之中的尝试。作品不失中国画的特征韵味,又使画面更加丰富刻画更为深入,表现更为丰富。虽为水墨作品,却能给观者带入身临其境之感,她的画既有写实的具象,亦有写意的抽象,进而达到了形神兼备、笔随心意、深厚沉稳的境界,颇具当代性,给人以面目一新的感觉。
纵观王佰如的城市街景系列作品,新图像所散发出来的生活气息,把人们从大众化图式视觉中激发出来,最让人兴趣盎然的是王佰如对当下生活的敏锐触摸。如《步行街》对生活场景随心而动的择取,远处楼宇高低错落,以及新笔墨的从容与悠然,由此形成诗境般的自由。王佰如的画以其特有的语言韵味,从平凡甚至卑琐中提升至抒情层面,与很多没有艺术提炼类同于摄影作品的中国画创作拉开了距离。可称其谓转型后所带来的成果;赏析王佰如的画从每一个平凡的景物构成或生活细节,都会让我们置身于画面之中。
“绘画是我一生情感的寄托。”佰如老师说,年轻时自认为绘画是一生的事业,渐渐步入中年后,她意识到绘画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以信赖、可以倾诉、可以托付的终生的知己。也许正是这种对绘画非同一般的情感,令佰如老师从众多画家中脱颖而出,成为中美协的一员。
艺术的技巧和技法不是力量,创造力才是力量。固有的知识、技巧,每个人都可以学会,但创造力不是说每个人都有,但对真正的艺术来说,她的技法不一定代表你的创作,技法不一定是力量。创作一幅画,更重要是有智慧含量在里面。就是说,真正的艺术是比较严肃一点,玩也要玩得有意境才行。所以佰如老师始终坚持作为一个艺术家智者,要唤醒人们对美的一种向往和美的创造,这也可以说是艺术家的一种职责。
作品展览及获奖情况:
2009年《柳荫叠泉图》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辽宁省美术作品展。
2009年《春晓》获首届全国女性书画大展铜奖(北京)。
2011年《群峰溅玉》在纪念党九十周年辽宁优秀美术作品展中获优秀奖,并入选晋京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国美协)。
2011年《群峰溅玉》获第三届辽宁青年美术作品展学术提名奖。
2012年《幽壑图》入选首届“公望富春”中国山水画作品展(中国美协,富阳)。
2012年《春风将至》入选“翰墨新象”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上海)。
2012年《三月雪》入选“荆浩杯”中国画双年展(中国国家画院,北京、郑州)。
2012年《静虚如太古》入选全国第三届工笔山水画展(中国美协,唐山)。
2013年《山静瀑声远》入选中国画学会《“绿色和谐”—第四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3年《一方热土》入选中国画学会《“明德和融”2013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4年《红土地》入选中国美协“吉祥草原-丹青鹿城”2014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
2014年《春风将至》入选十二届全国美展辽宁优秀作品展。
2015年《寒塬晴雪图》入选首届“八大山人”全国山水画展(中国美协)。
2016年《春暖寒林》入选第三届“八荒通神——哈尔滨美术双年展(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
2017年《周末》入选“翰墨青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
2017年《融》参加2017“重温经典”第三届娄东(太仓)全国山水画作品双年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2017年《故塬春早》入选2017首届“白山黑水”美丽四平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
2017年《觅》入选2017“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第十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中国美协)。
2017年《双休日》参加2017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当代中国画的创作生态与时代走向(最高奖)(中国美协)。
2017年《家园》入选“逐梦威海卫”2017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
2017年《暖阳》入选2017年“悲鸿精神”第二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
2017年《老街》参加“写意·中国·大美辽宁--第二届中国画作品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2017年《3号线》入选“乡风墨韵-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
2017年《步行街》入选纪念叶浅予诞辰110周年“潇洒桐庐”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2017年《乡恋》入选吉祥五台山--中国画艺术展,(中国画协会)。
2017年《风骨》入选吉祥五台山--中国画艺术展(最高奖),(中国画协会)。
自然中的山水,是一种精神。是造物者创造之初,所赋予自然生命的灵性。绘画中的山水,又有一种精神,是画家情感的家园,王本杰老师的画,在写意性和写生性的基础上,将笔墨进一步概括
来自于蒙古草原的中国画艺术家武星宽先生,因其各种偶然而又必然的生活遭际,而获得了广阔的艺术视野,在传统水墨艺术的诸多边缘地带获得了创新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墨重彩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