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孟海成功了。他溽暑伏案,挥汗如雨,夜以继日,临摹殆遍,画艺精进,用几十年的汗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画路。他广泛的审视传统绘画,不但具备元、明、清文人写意画的根底,又上溯唐、宋绘画,掌握传统工笔画的精华,形成他画路宽博、既讲究严谨法度,又极重视抒发主体情怀和创新的特点。多年来,他登太行、去武陵、下江南、进版纳密林,寻觅新的创作素材,寻求突破、发现和创新。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创作出了一批轰动一时的精品。如1987年《花鸟》获全国商业部书画大赛一等奖。1988年《腾龙图》获国际书画大赛二等奖。1998年《太行雨后》参加世界华人书画展获铜牌。1999年《雨后山更青》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展获奖;2000年《飘絮时节秋如雪》参加全国著名中国画家作展并被北京中南海收藏。2000年《榕林春深》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画三百家展览,受到同行一致好评。这一年,他成为一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风景风情是徐孟海多年来艺术创作的主题,也是他宣泄和抒发自己内在情感、主体情怀的创新源泉。他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为题材的花鸟画,从严谨细腻的工笔,到工笔写意结合;既有传统的艺术之妙,又兼有时代创新之美,形成了中国花鸟画创作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每当我走进那片神奇的原始雨林,静静聆听一曲曲绿色生命交响曲;各种姹紫嫣红的植物,宛若飘落凡间的美丽精灵,我的心狂热而静谧,物我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用心去感悟、领略、思考、提升。于是笔中的线条线条倾泻出……”徐孟海在他的创作感言中如是说。
徐孟海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探索是从19年前开始的。1990年,他背起画具,开始了对热带雨林的第一次探索。他不是旅游者,去刻意猎深居热带雨林中少数民族生活之奇。也不是生物学家,要研究热带生物物种的生态与繁衍。他是被西双版纳原始雨林态势多姿、形色多变的奇花异木和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珍禽稀鸟所吸引,雨林中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的空间中自然生态变化与和谐、绚丽、生动、统一的奇特之美使他着迷。从那时到现在,徐孟海共7次自费到热带雨林写生,绘画。他的写生本现在摞起来都有两尺多高了。画稿也足有好几百幅。对热带雨林的探索,让徐孟海的画技有很大的长进。
他着意重彩和淡彩的结合,水墨和颜色的结合,突破中国画工笔的拘谨严肃,渐渐把心放开,把笔放开,它笔下的花鸟也渐渐放开,渐渐生动、灵动起来。他研究出的写意和工笔结合的花鸟画,题材活跃,画面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他在中国画花鸟题材上的新突破。在书画市场萌动浮躁的今天,徐孟海不为所动,常年如一日的潜心作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对自己的每一幅作品,都做到尽心竭力,一般的四尺斗方画,他都要10天半个月才画成一幅,他画的《雨林交响曲》宽8米,整整用了一个的时间才完成,可谓耗尽心血凝笔墨,苍润空蒙写春秋。
在传统与创新的融会贯通上,我们看到了徐孟海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为题材花鸟画的巨大成功。他的作品以传统为根,创新为魂;为根则温婉幽雅、形象本真;工致周密、笔精色妙;意韵清雅、境界深远;为魂则超然洒脱,充满了战斗性,充满了作者深沉的哲学思考和火一般的激情。但也许更为重要的是徐孟海在传统与创新的融合贯通中,对一切俗见提出质询,表示了怀疑和否定。他的审美取向标新立异,与古人相去甚远,与今人迥异有别,他在尽情地探索花鸟画新的审美领域;那些千年古榕、怪石、虬龙古藤、巨大的枝叶;那些老茎生花、独树成林、空中花园、绞杀植物和板根现象等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奇观异景,均在徐孟海的画笔下表现的淋漓尽致,展示出强大不屈的顽强生命力,传递出古老的信息,演绎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物我两溶。在这个过程中,徐孟海让自己的灵魂以理性引导热情的方向,将理性提升至热情的极致。
观徐孟海的画如同谛听世界首席男高音帕瓦罗蒂的咏叹调,每一个音符都是来自心灵深处的最强音。仿佛是战场上吹响了号角,千军万马都沸腾了,那一瞬间的爆发力被徐孟海以高超的笔墨表现技巧定格在画面上。密而不繁、疏而不简;冲虚简静、妙碎通灵;鲜亮的花、叶与重墨相辉映,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力和境界的阐发,尽展雨林世界永恒的生命力。徐孟海一批批的画作,宛如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蕾,争相绽放出她的绚烂光彩。她们簇簇拥拥、挨挨挤挤,在新颖的形式、精妙的笔墨、深邃的意象、性情与灵感等因素的作用下,巧妙地融为一体,构筑了感人的一方天地和艺术境界。徐孟海的画作,无一不是一种思想、一种表现,是集合智慧的结晶,是用全部生命力凝聚而成的图腾。
老子云: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徐孟海的画浩如江海,郁若昆邓,大笔挥写,浑然天成,你看不到笔触的起始,纵横大气,绵绵若存,画外有画,观之令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谓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正是:
声画昭精浩如海,
墨彩腾奋浑天成。
思接千载千秋缈,
视通万里万物生。
物我两忘心感悟,
版纳七进身践行。
陶铸前人师造化,
自出新机显奇能。
德骏继承传统、借鉴今人,目的是为我所用。他注重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源泉,常主动走进来自然,以一双艺术家的眼睛捕捉自然、生命之美,后将此写生、采风的第一手素材资料作为创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