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白毛女》复排上演
三代“喜儿”艺术接力与观众共同“入戏”
“大雪飞,北风紧,天阴云暗,盼新年,怕新年,偏到新年……”近日,国家京剧院2022年“秋之韵”演出季“百日集训”复排剧目京剧《白毛女》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
京剧《白毛女》是1958年戏曲艺术家马少波、范钧宏根据歌剧《白毛女》改编的经典剧目,讲述了历史时期喜儿、王大春等劳苦大众抗争不公命运的感人故事。该剧一经上演即引发轰动,李少春、杜近芳、叶盛兰、袁世海等老一辈京剧表演艺术家,以及郑岩、张建国、陈淑芳、江其虎等京剧大师都曾出演过本剧,《北风吹》等唱段更是脍炙人口,成为很多戏迷心中的经典。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杜近芳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国家京剧院历时半年精心打磨,复排京剧《白毛女》,与观众重温经典,向老一辈革命家、艺术家致敬,反响十分热烈。
▲京剧《白毛女》剧照李春来摄
守正创新,为经典作品探索更多可能
本次复排的京剧《白毛女》有很多新设计:不仅剧情更为紧凑,将原版3个多小时的剧长浓缩近一半,还采用了数字化声、光、电舞台效果,道具、服装等方面也更加注重细节,同时部分唱腔、编曲融合了少许歌剧、民乐等元素,并由交响乐团完成配乐,让许多观众感到眼前一亮。
“我觉得这些变化让我更容易‘入戏’,故事情节也更加合理流畅了,整场戏看下来真是酣畅淋漓。”观众路先生看完演出评价。路先生是资深戏迷,家中收藏了国家京剧院很多经典剧目的影音资料,在他心中《白毛女》是国家京剧院的代表剧目之一。“所以从知道这部戏要复排开始,我就特别关注,为了能抢到好位置我还在开票当天定了闹钟。”路先生说,自己观看本场演出的一大乐趣就是“找相同”和“找不同”,“比如黄世仁家门口的灯笼,以前的版本是个小小的圆灯笼,这次复排用的是大长灯笼,更符合黄世仁家‘土豪’的气质了,也让人更加同情起喜儿一家的遭遇。相同的地方也很多,比如杨白劳的念白沿用了老版本中韵白的处理方式,这可是现代戏中很少见的。”
对此,京剧《白毛女》复排导演徐孟珂表示:“在前辈们所创作的经典之上,我们从仰视和学习的角度复排此剧,同时,尽力满足新时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弥补前辈艺术家因当时硬件设施不完善而造成的遗憾,为这部经典大戏探索更多可能。所以,我们在复排过程中既要做到守正,也就是恪守京剧表演中四功五法的正道,延续以‘李、袁、叶、杜’四位京剧大师为代表的表演风格,继承前辈艺术家在舞台上一切以刻画人物为核心的艺术追求;又要勇于创新,不断丰富观众的视听体验,推动传统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薪火相传,三代“喜儿”完成艺术接力
不仅舞台效果“新”,复排京剧《白毛女》的演职团队也很“新”。
为加快青年人才培养,落实“以戏促功、以演推人”,国家京剧院将《白毛女》复排列入院团“百日集训”重点项目,大胆起用新人。遴选优秀青年演员刘琪饰演喜儿,一级演员李博饰演杨白劳,二级演员杨威饰演黄世仁,一级演员张兵饰演王大春,优秀青年演员谢毅饰演穆仁智,一级演员毕小洋饰演黄母,二级演员谭小令饰演王大婶,一级演员蔡景超饰演赵大叔,优秀青年演员訾睿饰演张二婶,由青年编剧陈卓担任复排剧本整理,并邀请京剧表演艺术家郑岩、张建国、陈淑芳、江其虎担任艺术指导,为演出保驾护航。
作为上一代“喜儿”的扮演者,陈淑芳对本次复排工作十分重视,从3月份开始,陈淑芳就抓住一切机会指导“新生代喜儿”刘琪,随着演出临近,她几乎驻扎在剧院,陪伴青年演员们成长。对于此前从未接触过现代剧目的刘琪来说,演好“喜儿”是个不小的挑战,“陈老师帮助我一点点地调整细节,理解人物内心和增强声音爆发力,手把手教会我如何在词句当中完成‘喜儿’情绪的递进与转换,在这部戏中,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陈淑芳和刘琪都是第一代“喜儿”的扮演者、杜近芳先生的徒弟。这种对观众负责,对演员负责的态度恰恰是杜近芳等老一辈艺术家一生的坚守。“我师父就是这样教我的,师父把‘喜儿’交给了我,我就得用心把她传下去。”陈淑芳说。如今,在陈淑芳等艺术家的精心指导下,刘琪等青年演员也用出色的演出诠释了前辈们追求完美的艺术精神,三代“喜儿”完成了艺术的接力。
“红色+京剧”,双重魅力观众叫好连连
在京剧《白毛女》的观众席中,有位身穿军装的老人尤为引人注目。老人虽然头发花白,却坐得笔直,眼中泛着泪光。老人姓顾,今年80多岁了,是一名武警老兵。京剧是顾老多年的爱好,中秋佳节,同为军人的儿子专程把父亲接到北京团聚,带老人家过“戏瘾”。“我的父亲也是军人,是一名‘老八路’。”老人解释。原来,老人一家三代军人,父亲就是在和《白毛女》相似的情景下,走上了革命道路,演员们精彩的演绎让老人想起了父亲和老战友们,“现在的生活太好了,娃娃们演得也好,好啊。”老人不断重复着。
不住叫好的还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生物学博士小樊。“我从小喜欢传统文化,在我心中,京剧和山水画一样,有一种充满东方神韵的意象美。而国家京剧院的保留剧目《白毛女》,重新被搬上舞台,对于我们来说可是难得的学习观摩机会,尤其是‘大雪飞,北风紧,天阴云暗,盼新年,怕新年,偏到新年……’这一段,我一直在心里跟着唱。”
演出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这是观众对京剧《白毛女》经典重现的高度认可,也是对红色文化和传统艺术双重魅力的由衷赞叹。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