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笔墨丹青绘湾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展览以“笔墨丹青绘湾区流光溢彩画未来”为主题,共展出116件(组)内地及港澳美术家的美术作品,涵盖“中央援港同心抗疫”“香港、澳门回归”“建党百年在港澳”“香港国安法正式颁布”“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内地奥运健儿访港”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等丰富内容,记录描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成就,着重展现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民生等方面取得的发展进步。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王灵桂,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等出席开幕式。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宏致辞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丰厚的文化传统,为文化交融荟萃之地。参展美术家讴歌改革开放、讴歌新时代,推出了一批具有民族气派、体现时代特色、符合大众审美的美术作品。本次展览将进一步促进内地与港澳地区的艺术合作交流,持续展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面貌、新成就、新辉煌。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致辞表示,本次展览旨在以独具匠心、灵动多彩的笔墨方式,全方位全景式描绘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和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内地与港澳美术家将继续携手同行,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据介绍,此次展览由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协、广东省政府新闻办、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香港各界庆典委员会、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等联合主办,并免费向公众开放。展览持续至7月2日。随后,还将在香港、澳门、深圳等地巡回展出。
展览作品:
吴卫坚《跃动繁荣》水彩,75厘米×105厘米,2022年
沈平《金色的港湾》中国画,140厘米×140厘米,2022年
说到洗脑的作品,我想李白的《静夜思》一定排得上榜。因为这毕竟是每个人最开始就会背诵的几首诗之一。那究竟为什么这些作品,能这么轻松地就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呢?
开创元代新画风的赵孟頫、绘制出世界名作《神奈川冲浪里》的浮世绘艺术家葛饰北斋、“印象派领导者”莫奈、雕塑大师罗丹……如果你对这些名字耳熟能详,那么你可曾听说过管道升、葛饰应为、贝尔特·莫里索、卡米耶·克洛岱尔?
2019年10月27日对于中国、对于北京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的对外开放,对于外国人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24小时过境免办边检手续政策 。这标志着我国走向国际化又迈向了重要的一步。大兴机场的整体设计美轮美奂,整体的外形是一只凤凰的图案。正是象征着咱们中华民族在经历苦难之后,再次浴火重生。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施孤等,人们在这一天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一起,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一尊名为“后羿射日”的雕像近来引起争议。网友发现,雕像中人物卷头发、宽眼距、大鼻头,更像欧洲人,手持的也是英格兰长弓,且呈裸体,与其说是“后羿射日”,不如说是“大卫射日”。有网友调侃说,后羿学会赶时髦,知道烫发了,是留学时学的?
1948年,在解放战争正朝有利于人民的一方发展时,国民政府开始了所谓的“币制改革”,推出了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货币——“金圆券”。
一百年来,中国动画在探索中沉浮起落,砥砺前行:既有模仿和照搬的蹒跚学步,也有大师辈出的黄金年代,既步入过原创乏力、代工生产的低谷,也有厚积薄发,涅槃复苏的新生。而中国动画始终不变的,是深深植根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赤诚之心。
春夏秋冬的季节转换中,春夏和秋冬两两相继,春和秋的节点变化相对明显。春夏季,阳气由初生至盛;至秋冬,阴气渐强。春发秋收,一扬一敛。物候继替,很多习俗也相互对应。
胡同内,杂草间,正阳桥疏渠记碑伫立其中。正阳桥疏渠记碑是北京中轴线上一处重要的文物,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碑文记载了天桥南疏渠之事。石碑虽不起眼,却是北京中轴线历史变迁的实物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