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影视 > 正文

韩国的“电影干政”:对国家机器的问责毫不客气(3)

2016-12-05 15:55:00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在这种市民无法行使自己法律权利的时候,作为法务人员,我更应该走在最前面,这才真正是法务人员的义务。”影片快结束的时候,宋宇锡在抗议人群最前面讲出的这席话令人动容。电影不仅从一名法务工作者的视角去审视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对国家与国民关系的追问也掷地有声。当宋宇锡因为民主辩护的问题受审,釜山绝大多数的律师出庭为他义务辩护的场景让影片在拷问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一个光明的结尾。

因电影《辩护人》的上映,“釜林事件”再次成为韩国社会话题,案件于2014年进行了复审,33年前曾被定罪的5名被告被法院认定无罪,终于洗刷了多年的冤屈。

政治电影可以改变政治现实

电影来源于现实,它可以反映或批判现实,但究竟能不能改变现实?电影《辩护人》上映后带来的社会效应给这个疑问增加了一个正面的例证,而在此之前的2011年,同样取材自真实事件的电影《熔炉》早已经抢先一步树立了榜样。

该片以2000年至2004年间发生于韩国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中的性暴力事件为蓝本,讲述了由于政府不作为、执法机关贪腐、权贵勾结所引发的悲剧,以及学校的教师和人权运动者为揭开黑幕做出的努力。新来的教师姜仁浩发现学校笼罩着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令人窒息。不久,他意外发现学生有被殴打的伤痕,此后又多次目睹教师虐待学生的行径,在人权组织的友真的帮助下,他发现了校园里多发的性暴力事件内幕。披着仁爱外衣的聋哑学校里,多名管理者和老师竟然长年对多名学生实施性暴力,而警察早已被校长买通,报警的学生只会遭到更加残暴的虐待。姜仁浩和人权组织共同努力,将施暴者送上法庭,事件在全国引发强烈反响,但维权的道路却比想象的还要艰难。校长借助在当地的根基和势力,早已布好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学生全民秀的弟弟因不堪暴力,自杀身亡,民秀寄希望于在法庭上讨回公道,不料家中的奶奶为了生计,已经答应了和解条件。绝望中,民秀独自找到施暴的老师,和他同归于尽。而这桩校园性侵案仍得不到公正的审判,罪恶的施暴者逍遥法外。抗议的人群中,姜仁浩曾经的踌躇满志在警察高压水龙头下碎落一地。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事情过去一年后,友真写给姜仁浩的这句话曾引发很多观众的共鸣。面对不公,明知抗击会头破血流,是“成熟”地回避还是“稚拙”地迎面而上,这或许是每个人生命中都会遇到的难题。最后的审判前,姜仁浩看着法院大门上刻着的“自由”、“平等”、“正义”,心中还怀有希望,但走进这道大门,一切都反转了。

2011年9月,电影《熔炉》上映后,引发了韩国社会的集体反思,促成了原型案件的重新调查和处理,影片中暴露出的社会福利机构内存在着的侵害残障人人权的问题,也引发了广大国民的关注。2011年10月28日,韩国会通过了《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又名“熔炉法”)。电影无法像魔咒一样席卷大地,万物重生,但它绝不是现实社会一个虚弱的倒影,电影可以粉饰世道的坑洼,也可以照穿现实的遮羞布,光影声乐间传递的力量不可小觑。

凡人一生印证国家历史

2004年的电影《孝子洞理发师》又被意译为《总统理发师》,也是从小人物视角窥见历史。

理发师汉墨在总统府附近的孝子洞经营一家理发店,单纯的汉墨无条件地相信国家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这个在社会底层的市井小民,原本活在距离社会的核心力量最远的地带,却阴差阳错地亲历了总统选票造假、“四·一九”学生运动,目睹了国家政权的更替,又因为向政府举报间谍,机缘巧合下成为了总统的专职理发师,可是在邻居们眼中扬眉吐气的汉墨,却依然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在总统府当差,伴君如伴虎,一言不合就要被收拾,而这份特殊的工作又让他内心升起别样的“责任感”,以至于稀里糊涂地将儿子送进了警察局。结果儿子被当做政治犯羁押、审讯,释放时双腿无法站立,从此汉墨“狗屎运”的生活画上了句号。他最出离愤怒的举动也不过是冲到大街上,用成就了他“事业”的剪刀祸害了自己的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