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涵盖了汉墨的青年到老年,他也见证了国家历史的演进。历史纵然端庄,进入电影的天地则难免荒唐。不论是汉墨推着临产的妻子在枪林弹雨间穿梭被误当做医生,还是儿子的腿疾被“龙”的眼睛医好,戏谑中含有几分暗喻,既是对一个草根顽强生存的敬意,也是对政治压力冒犯国民人权与自由的反思。
漫长的岁月里,韩国人为民主而进行的抗争从未停息,这是他们的坚守,也是执著的信念。形容个人命运与历史洪流的纠缠,我常回避“史诗”这个词,感觉把个人经历誉为“史诗”实在夸张,而被拆解为个体经验的历史部件又往往枝节横生,缺少诗意的顺滑。《孝子洞理发师》更像是一部传奇,通过汉墨的视角对历史展开一段遐想。历史已经烙印,但永远抵挡不住更新鲜的读解。
悬而未决的命案质问司法不公
2003年上映的电影《杀人回忆》是奉俊昊执导的一部犯罪悬疑片,影片取材自20世纪80年代的“华城连环杀人案”,这是韩国三大悬案之一,案件至今未破。一个关于追寻真相的故事,却最终没有正确答案。
一系列针对年轻女性的连环杀人案让原本祥和的小镇乌云笼罩。小镇的朴警察作风粗暴,刑讯逼供,甚至制造伪证,将犯罪嫌疑人屈打成招。刚从汉城来的苏警察则冷静、审慎,几次排除了嫌疑。但是,被害人还是在一个个雨夜被神秘而残忍地杀害了。从上至下的压力和职业责任感让几位警察濒临崩溃,当他们终于抓到一个所有特征都极其符合的嫌疑人,从美国传来的鉴定报告却否定了他们的判断。
凶案不仅夺走了被害人的生命,也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曾被朴警察拷打的一位智障的嫌疑人,在暴力的阴影下夺路而逃,被疾驰的列车夺去性命。从玩世不恭到恪尽职守,朴警察改变了自己却仍然抓不到真凶,在不断地证明与推翻之间,越来越重的无力感使他最终放弃了曾经的职业理想,结果过上了富足安稳的生活。只是当他再次路过凶案现场,迷茫又尖锐的眼神仍然可以刺痛观众的心。
“华城连环杀人案”在韩国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是相对当时比较原始的刑侦手段,它首次引入了DNA鉴定作为重要证据。二是韩国法律有15年的上诉截止期,由于这个案件的社会影响极大,韩国司法界曾专门提出修改此项法律的动议,最终却不了了之。奉俊昊纯熟的镜头语言道出了片中的政治隐喻,也传达出广大韩国民众的呼声。
电影原本不承担改变社会的功能,但韩国电影对国家和民族的反思推动电影成为改造现实的艺术力量。而观众对这类电影的热烈反响又将鼓励电影作者的创作激情,进入良性循环。
图片制作/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