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开始,由郭启宏编剧、冯远征导演并主演的北京人艺年度原创大戏《杜甫》将在首都剧场开始演出。这也是北京人艺在上演了郭启宏编剧的《李白》二十八年之后,让诗圣杜甫的形象也和诗仙李白一样走上了人艺的舞台。
阎彤 摄
正如人们对李白的耳熟能详,中国文学史上与诗仙并称的诗圣杜甫同样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镌刻着难以磨灭的印记——无论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还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的悲天悯人,或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感时伤势,以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满腔愤懑——他的不同诗歌给予人们的是不同的感受,而这些不同的侧面共同组合成了一个立体的杜甫。
北京人艺话剧《杜甫》出自著名编剧郭启宏之手,他的《天之骄子》《李白》与《知己》曾构成了北京人艺舞台上的“文人三部曲”。而在《李白》之后再写《杜甫》,郭启宏阅读了187本关于杜甫的书,仅是提交的修改稿,就达十稿。从初稿到成稿历经四年,从提纲到成稿历经近十年。郭启宏表示:“杜甫没有李白潇洒,没有高适显达,没有苏涣乖张,但是他有高尚且高贵的灵魂。”
因此,《杜甫》所呈现的,不仅关乎于一个个体,也是一个时代。剧中描写了杜甫自“安史之乱”后到去世这段人生轨迹,围绕着杜甫,有着李白般遗世而独立的诗仙,有高适、严武般入世而有所得的显达者,也有苏涣般身世离奇一波三折的传奇人物,他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大唐由盛转衰之际诗之江湖的群像,而杜甫便如同湖中的一叶扁舟,浮沉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