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丹麦王国菲德烈堡国家历史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碎片合成:卡斯帕·埃斯特鲁普绘画作品展”在北京恭王府开幕,展览展出了丹麦当代艺术家卡斯帕·埃斯特鲁普创作的以当代著名音乐人肖像为主的15幅绘画作品。本次展览是艺术家第一次在中国展出自己的作品,也为中国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丹麦当代肖像艺术的难得机会。
卡斯帕·埃斯特鲁普(Kasper Eistrup),近年在诸多美术展览中获得高度赞誉。他的绘画生涯始于少年时期,即使在他作为摇滚乐队“克什米尔”(Kashmir)的成员从事音乐活动的时候也从未停止。他曾跟随著名平面艺术家、漫画家威尔·艾斯纳(Will Eisner)和杰弗里·瓦拉布(Jeffrey James Varab)学习,为后来成为一名画家和装置艺术家奠定了基础。
埃斯特鲁普的创作大量取材于人物、人际关系和故事传闻。作品灵感大多来自其对周边艺术家和音乐家人生命运的感悟。在作品中,他持续关注重大的、改变人生的事件及其对个体产生的深远影响。一次偶然的机遇如何改写整个人生;一个毫无预兆的突然死亡如何能余音袅袅,代代回响。
卡斯帕·埃斯特鲁普向丹麦驻华大使戴世阁介绍作品创意
展品中一幅为丹麦王储弗雷德里克王子50岁生日绘制的王储肖像引发关注,据悉,该作品于2018年由王储亲自揭幕,并由丹麦菲德烈堡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
卡斯帕·埃斯特鲁为丹麦王储弗雷德里克王子50岁生日绘制的王储肖像
现场所列展品几乎都是各类元素的混合:不同的勾线和上色技巧、从照相写实主义到非具象表现主义的风格全覆盖表现方法、拼贴式的构图但每个元素都由艺术家亲笔描绘或书写。
这些视觉组件往往以相似的曲线图互相连接成为一个故事。彩色的线令人联想到电路图或是程式化的地铁线路图,强调着不同物体和事件之间不可否认的联系,及其对人生的综合影响。艺术家本人将这一表现手法称为“碎片主义”(fragmentarism)。
据悉,恭王府博物馆与丹麦菲德烈堡国家历史博物馆早在2008年起就开始了紧密合作,联合举办的多项展览深受两国观众喜爱。当日,由菲德烈堡国家历史博物馆策划,两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17—21世纪丹麦王公贵族织绣品:恭王府博物馆特展”也在恭王府开幕,两项展览都从9月5日至10月16日向公众开放。
丹麦女王亲自设计的刺绣、18世纪丹麦王室桌宴瓷器、丹麦王公贵族室内挂毯……87件从丹麦远道而来的珍贵艺术品在昨日开幕的“17—21世纪丹麦王公贵族织绣品:恭王府博物馆特展”上一一亮相。
【热点观察】 我国有1700多万盲人,他们有着与正常人一样的文化娱乐需求,“盲人电影”的出现,为他们带来了福音,标志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向纵深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盲人朋友
原标题:摄影大师们的自拍瞬间 正如一些画家们热衷于创作自画像,流放现世的知名摄影师除了拍摄足以传世的照片之外,也非常善于自拍。自拍肖像,不仅是影像日记,也可以发展为独立的艺术作品
译制片曾是国人看世界的窗口,也是几代人的共同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它迎来了黄金时期,配音演员也成了超级巨星,但译制片不再受瞩目后,他们也随之面临窘境:江湖地位犹在,却乏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