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界纯属非虚构
译制片曾是国人看世界的窗口,也是几代人的共同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它迎来了黄金时期,配音演员也成了超级巨星,但译制片不再受瞩目后,他们也随之面临窘境:江湖地位犹在,却乏人问津。
缔造和走过黄金时代的人,会如何守候这个行业?
冷暖人生《出山》1
“年轻人”
“哦,我的老伙计”是我对译制片最直接而且深刻的印象:发音饱满标准,带有特别的韵律。这种腔调和演绎曾构成几代国人对外面世界的认知——一种基于观摩和想象被建构出来的银幕真实。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译制片是一种朦胧遥远的父辈记忆,充满了年代感和怀旧色彩。综艺节目总喜欢邀请配音演员,台前幕后的形象差距营造的戏剧效果总能让观众惊呼“神奇”。此前一款配音类的应用程序也颇受欢迎,某种程度来说,配音是年轻人的一种游戏。
《碟中谍3》截图
为什么这么高频次地提到“年轻人”?
所谓时代更迭,各行各业都面临危机,寻找出口。“年轻人”意味着未来的潮流,所有人都在揣度和瞄准这个群体的口味。
77岁的乔榛接到一档配音类综艺节目邀约的时候,心里有些别扭。他怀疑现场的年轻人到底认不认识他,是不是真的热爱译制艺术;更反感把配音当成游戏——作为从业五十多年的语言表演艺术家,他认为“艺术创作就应该是严肃的”。
乔榛上综艺节目
由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担任制片人,史蒂芬·伯格纳、茱莉亚·莱哈特执导,奈飞出品的纪录片《美国工厂》在网上播放后,很快引起热议,成为一部现象级纪录片。
今年3月,上海国际电影节对外发布了本届电影节的海报,这幅由上影节委约海报设计师黄海创作的“创生万象,幕后为王”主题海报,主视觉灵感来源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影片《大闹天宫》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发布一组时尚大片与导演影像,影片的总导演陈凯歌、总制片人黄建新、导演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携手亮相,集结几代中国电影人力量,定格中国导演风采与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