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早期创作中,米开朗基罗主要用钢笔和墨水进行绘画,但很快他对粉笔的便利和高效所着迷,红与黑在他的创作中十分常见,并在后期的作品中大量采用黑色粉笔创作。历经时间的沉淀,这些手稿不仅向世人展示了米开朗基罗精准而高超的绘画技巧,更叩响了艺术家创作的心门,引领我们走近他的创作之路,从而了解文艺复兴时期诞生的这些传世之作背后的来龙去脉。
跨步的裸体男子,米开朗基罗,1504或1506年,© Teylers Museum, Haarlem
与达·芬奇同台竞技的《卡西纳之战》(The Battle of Cascina)
1504年之夏,米开朗基罗接受委托为佛罗伦萨市政大厅的一面墙壁绘制《卡西纳之战》,而对面墙壁的绘画则在一年前委任给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进行《安吉利之战》(the Battle of Anghiari)的创作。两幅作品旨在纪念佛罗伦萨历史上重要的两场战役,两面墙相互呼应,分别由文艺复兴时期的两位大师执笔,颇有些同台竞技的意味。尽管他们都完成了整面墙的全景构图草稿,但却并未最终完成创作。而该草稿被当作典范不断被后人研习,最终在极端热情的临摹者手中四分五裂。现留存的摹本由巴斯提亚诺·达·桑加罗(Bastiano da Sangallo)按照米开朗基罗的手稿进行了真人大小的复制。其中,米开朗基罗刻画了交战前在阿诺河上洗澡的佛罗伦萨士兵惊遇敌军的瞬间。米开朗基罗擅于描绘人物形体并将精湛的绘画技艺灌输于角色之中,这一形象的塑造充分展示了他对于英雄躯体在一瞬间动态上的把控。
针对左腿的学习,1515–1520,米开朗基罗,红色粉笔,用钢笔和棕色墨水重新描绘© Teylers Museum, Haarlem
从解剖中深入了解人体构成
不同于大多数的文艺复兴艺术家通过学习古代雕塑和模特素写的方式了解人体,米开朗基罗通过解剖打开了探索人体的大门。据熟识他的传记作家阿斯卡尼奥·孔迪维(Ascanio Condivi)记载,米开朗基罗在20岁左右时就已经在佛罗伦萨圣斯皮里托修道院检验过尸体了。
左肩和左臂的研究,1515–20,米开朗基罗,© Teylers Museum, Haarlem
这场设立于广州罗浮宫家居艺术中心的艺术展览,将近百件艺术展品自然地陈列在卖场的公共空间,甚至很多作品就在户外展出,没有设置任何参观门槛,你可以与展出作品亲密接触。
天文学家如何看待梵高的《星夜》?爵士钢琴家怎样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雕塑家会如何看一幅画?这些问题在新开放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开放后,与BBC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