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纪念丨陈铎忆沈力:她拿真心换来观众的真情

纪念丨陈铎忆沈力:她拿真心换来观众的真情
2020-07-31 09:16:47 王诤 澎湃新闻

编者按:中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沈力,因病于7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1958年,25岁的沈力,19岁的陈铎,一同叩开了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的大门,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电视工作者,共同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1980年,在中国电视屏幕上第一次出现了“主持人”这三个字,随后沈力主持的《为您服务》,赵忠祥主持的《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以及陈铎、虹云主持播讲的《话说长江》《话说运河》栏目,又成为其时荧屏热播的“三驾马车”……

著名节目主持人、知名朗诵表演艺术家陈铎现在还记得十几年前,在上海举行的2006中国电视主持人盛典“25年25星”。“那次活动上,沈力、赵忠祥获得了‘杰出贡献大奖’。我记得赵忠祥的感言是感谢广大亲爱的观众,允许他像一名运动员打满了全场。沈力的发言是感到天上掉馅儿饼,而且‘这个馅儿饼很大、很重’。我当时也获奖了,这个奖是沈力大姐亲自颁给我的,我要说,这个‘馅儿’才是个惊喜。”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陈铎对彼时的情形历历在目。

2006中国电视主持人盛典 “25年25星”,沈力为陈铎颁奖。本文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2006中国电视主持人盛典“25年25星”,沈力为陈铎颁奖。本文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2020年,时值中国电视主持人行业40周年,年初“国脸”赵忠祥因病去世,如今德高望重的沈力也走了,两位老同事的离去,陈铎难掩悲伤。之于沈力,从青丝到白发,陈铎说自己一直都称呼她为“老沈”,“她比我大六岁,我比赵忠祥大四岁,我们那会还都叫他‘小赵’。”

采访过程中,现年81岁的陈铎数度哽咽失声,考虑到受访者的身体健康,在征得家人同意后适时暂停中止。以下对话分别在7月29日下午、30日清晨两次进行。

2005年,沈力和陈铎一起上节目聊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2005年,沈力和陈铎一起上节目聊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荧幕上的她,是中国知识女性的典型形象”

澎湃新闻:沈力是你的老同事,非常犹豫在这样一个时刻拨通电话。提到她,你会首先想到什么呢?

陈铎:老沈走了,我觉得首先要对她毕生的志业和成就有一个定格。她对中国电视形象的塑造,是端庄、亲切、真诚、文雅、秀丽、温柔大方的,表现出了中国女性传统的贤良、善解人意的一面。荧幕上的她,是一种中国知识女性的典型形象。以至于人们一提到她,都会用这样的一些词汇去形容。尽管早期电视节目宣传性很强,她即便是在播报严肃新闻的时候,也可以让人感受到她的这些气质,令人如沐春风。

老沈是中国第一个正式的电视播音员,在她之前有一些试播是电视剧团承担的,但提到中国第一位播音员,那就是老沈。那时电视还是个新兴事物,广播是只是闻其声不见其人,恰恰是电视,既能看到人,又能听到声音,一开始和观众的距离特别近。

澎湃新闻:沈力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期间,著名播音员齐越是她的老师,在你看来这段经历对她之后在电视节目中出现有何助益?

陈铎:电视新闻的播法和广播新闻的播法还有一些不一样,广播新闻只要是口齿清楚,语言表达准确,包括标点符号、段落停顿,情感的表情达意要到位,在广播里面就可以了。对于电视来说,观众不光是听到你的声音,还能看到你的形象,你的发型、着装,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态度,坐和站的姿态,大家都会用某种标准去衡量。

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不论是从技术还是艺术角度都是最纯正地道的,是毫无疑问的国家队。沈力原来在文工团是合唱队员,选中了她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培训和学习。播音毕竟不同于歌唱和日常说话,播音员是不能做作的,更不能扭捏作态,从事这个职业的人们当然都明白,但要真正在各种环境下做到应付裕如、收放自如,做电视我们之前没有经验,要从电台取经。沈力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接受培训后,把这些(习得和经验)又放到了电视播音上来,恰恰就有了她自己的特色。

澎湃新闻:沈力担任新闻播音的视频,现在很难找到。那个时代有很多重大新闻需要播报,能否具体介绍下她的播音特色?

陈铎:她很亲切,再怎么重要、有分量的文章,再怎么慷慨激昂的稿子,她都会显得很亲切。这样的亲切,无论是播大文章或者是日常节目,都会让观众觉得离自己不远。

具体而言,我们对分寸的掌握是不一样的。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一些对台湾海峡的声明,包括播一些社论,比如“反修”大文章,这些的尺度把握与拿捏绝对是要精准到位的。60年代,彭真市长(时任北京市长)曾对台里几位优秀的播音员说,“我写的稿子,自己念都磕磕巴巴。你们念出来,标点符号都很清楚,而且情感丰富,表达准确。”

电视同样是喉舌,同样需要态度、情感和立场,但那个时候电视技术不很发达,有时候用话外音来播,把文章的内容用字幕打出来,那时字幕都是手写的。有些重要的文稿经过审查确定以后,完全就把广播电台的声音拿过来用。对于我们电视播音员来说,当时特别重大的评论文章基本没有承担过,就在于电台、电视台的播音是可以共用的。

上世纪80年代,陈铎、沈力在青岛制鞋企业参观。

上世纪80年代,陈铎、沈力在青岛制鞋企业参观。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