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张露萍为原型的“鸽子”便是麦家在《暗算》中所虚构的701所行动局中那些“捕风者”的前辈。在一切技术手段都失去作用的时候,便需要他们挺身而出,以类似于古代死士的方式,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将那至关重要的情报传递而出。
“捕风者”们无疑是伟大的,但为了让牺牲更有意义,甚至避免让那些潜伏在敌人心脏地带的同志铤而走险,新中国自成立之初,便在不断强化着自己“听风”和“看风”的能力。而麦家的母校——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曹祥仁,军委工校首任校长兼政治委员
1949年春天,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全面胜利,中央军委通令“拟即举办一所机要通信干部学校⋯⋯并附设高级研究机构”。周恩来、聂荣臻随即命令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曹祥仁奔赴张家口,以1948年5月成立的华北电讯工程专科学校为基础,开始筹备“军委工程学校”(也称“中央军委机要通信干部学校”)。
之所以将“军委工程学校”的选址定于张家口,主要是因为当时这座城市不仅是察哈尔省的省会,更是北京的战略大后方。而作为它的筹建者,曹祥仁本身便是我军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无线电通信专家。早在1932年8月,刚刚调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谍报科(侦察台)科员仅3个月的他,便与曾希圣等同志一同首破敌军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而在此后的历次反“围剿”和长征之中,曹祥仁和战友一同破译大量敌军密码。是以,他被毛泽东誉为红军长征的“灯笼”,是对革命有大功的人。
抗日战争时期,曹祥仁主要负责延安总部技术侦察和情报工作。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1941年,他还发表了集合自己的多年实践的理论著作《密码学总论》。1947年5月,曹祥仁调任东北民主联军情报处处长,在解放东北和华北的战斗中,他再度圆满完成了相关的技术侦察任务。
为了办好这所直属于中央军委、培养我党、我军机要通讯干部的军事院校,曹祥仁在张家口物色好了校舍之后,便马不停蹄地奔赴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为学校招募教师。
经过努力,曹祥仁共聘请到了教师59人,其中正、副教授15人,日籍、苏籍教师4人。然而,仅靠这些老师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最终曹祥仁想到了大连工学院电机系和电信系系主任毕德显。
毕德显,中国雷达工程专业主要创始人
与4岁丧母、9岁亡父、自学成才的曹祥仁不同,毕德显出生于山东平阴县的名门望族,1934年燕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之后,便留校任教。1939年,经好友孟昭英的介绍,毕德显抵达昆明,在财盛巷的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内工作,主要研究保密电话和利用中波广播电台导航飞机的相关课题。
就是这样一位走在世界无线电通讯科技前沿的学者。却在1948年冬拒绝了国民党政府重金邀请他前往台湾的要求。1949年初,毕德显在中共地下党的安排之下,与其他爱国人士一同经上海、香港并取道朝鲜,终于辗转来到东北解放区。
1952年2月29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的相关命令,毕德显又带领大连工学院电讯系的全体师生奔赴军委工程学校。滚滚前行的军列将大连工学院电讯系的24名教师、187名学生以及仪器设备等全部家当搬到了张家口。人们的身份也从教授、学生变成光荣的革命军人。
真作假时假亦真
作为一部2003年首次出版的长篇小说,《暗算》无疑是幸运的。2002年《誓言无声》播出后所引发的收视热潮,令《暗算》很快便被导演柳云龙相中。不过在和作者麦家洽谈合作的过程中,柳云龙提出了一个条件:必须由麦家亲自操刀担任编剧。而这一点对于在成都电视台电视剧部担任专职编剧的麦家而言,可谓驾轻就熟。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简称“军委工校”,亦称“中央军委机要通信干部学校”,是培养通信、外语和机要工程人才的学校。1949年以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为基础扩建于张家口市,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了许多技术人才和技术管理干部
武汉革命博物馆下辖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起义门旧址纪念馆等革命旧址和红色场馆,是武汉最负盛名的红色文化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