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资讯 >

谍战小说《暗算》:情报战线上有哪些风中往事?

谍战小说《暗算》:情报战线上有哪些风中往事?
2021-07-13 10:00:48 《国家人文历史》

中华民族向以诚信示人,但在残酷的国家、民族利益之争方面,尔虞我诈亦不弱于人。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吴国军事学家孙武便曾明言:“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而如何才能做到料敌于先呢?这位兵家鼻祖也毫不讳言地指出:“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而这些深知敌营虚实的人物,孙武子给了他们以一个颇具深意的称号:“间”。

“间”字的本意是“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用以拟人,则指的自然是那些为己方打开空隙、透露胜利曙光的人。虽然后世多以间谍并用,但事实上“谍”与“间”并非一物。“谍”字从“枼”,本指记载家世的薄木片。因此“谍”字本意是秘不示人的文件。

所以“间谍”一词从来便没有贬义,只是从其字义来看,其本非个体,而是指代一个由专业从事情报收集、整理、解析的庞大系统。一如小说《暗算》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701”。

谍战小说《暗算》:情报战线上有哪些风中往事?

《暗算》封面,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

《暗算》的缘起

作为一部谍战小说,《暗算》的剧情设置非常别致而有趣。那个虚构中“效仿苏联克格勃第七研究所”而成立的“701所”,显然是共和国最为重要的情报部门之一。但是他们的对手却并非是具象化的个体,而是一个个无线电频道、一串串密码、甚至是每一个人最为本能的欲望和情绪。

谍战小说《暗算》:情报战线上有哪些风中往事?

麦家,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代表作有《解密》《暗算》《风声》《风语》《人生海海》等

在小说《暗算》的开头,作者麦家曾以半虚构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偶然在飞往北京的航班上遇到的几位同乡,从而与共和国神秘的情报机构701所结缘。而随着701所进入解密周期,自己又有幸采访到了几位701所的前领导,从而了解并记录下了一些有关701所的奇闻逸事。

麦家将那些工作于701所中人,分为“听风者”“看风者”和“捕风者”,分别对应于701所的三个部门“监听局”“破译局”和“行动局”。

在“听风者”的故事中,麦家讲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20世纪60年代末北方某邻国突然在52个小时内将数百个师旅级以上单位的无线电联络的频率、时间、呼号等等,统统进行了变更。这直接导致了701所积攒起来的全部侦听资料、经验和手段、技术等等,一夜间被全部洗白了。

为尽快找到失踪的敌台,701所四方奔走,招贤纳才。最终找到了一个听力超乎常人的民间奇才——阿炳。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目盲的阿炳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找出了107个敌方的无线电频道,为边境地区的军事对峙赢得了主动权。

同样是在20世纪60年代,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政治环境,701所接受了破译某超级大国外交通讯密码的任务。天才数学家黄依依和陈二湖先后领导701所的“破译局”取得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胜利。

这些看似天方夜谭的故事,真的只缘于小说家的想象吗?翻开麦家的个人简历,我们却发现事情可能远非那么简单。

1981年,来自浙江富阳的麦家,被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录取。或许当时仍处于青春懵懂之中的他并不知道,这段不同寻常的大学生活,将彻底改变他的人生。

2008年11月,在小说《暗算》斩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时,麦家发表了这样的答谢词:“二十八年前,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子,我走进了一个极其不寻常的地方,那是一座秘密的军营。我在那里有幸结识了一群特殊的军人,他们是人中精灵,他们的智慧可以炼成金,他们罕见迷人的才华和胆识本来可以让他们成为名利场上的宠儿。但由于从事了特殊的职业,他们一直生活在世俗的阳光无法照射到的角落,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命运,是我们永远的秘密。”

这似乎是麦家关于自己军校生活为数不多的表述中,最为动情的一次。虽然依旧语焉不详。但从这段话中我们仍然可以隐约感觉到《暗算》中的故事并非是空穴来风,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着自己的原型⋯⋯

无线电技术的军事运用

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今天,通过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可以轻松与大洋彼岸交流的我们,或许已然很难想象没有现代通讯技术的那个“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的遥远过去了。

事实上,早在18世纪欧洲科学家便发现了电流可以远距离传输的特质。1753年,英国人摩尔逊开始利用静电感应的原理,通过分别代表26个字母的导线进行信息传输。接收的一方在各电线接上小纸条。当纸条因静电而升起时,便能把文本誊录。这也便是“电报”的雏形。

然而,摩尔逊的发明由于需要的导线太多,设置庞杂,且静电传应的距离有限,并未得到了广泛的引用。此后虽然欧洲各国科学家均在摩尔逊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了“静电电报机”,但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需要多条导线、且传输距离过短的问题。

直至1837年美国人塞缪尔·摩尔斯创造性编组出了以电流的通、断、长、短,以不同的排列顺序表现英文字母、数字以及标点符号的“摩尔斯电码”,人类才得以成功步入了利用电流来传递信息的“电报时代”。

尽管,早期的电报仍需要通过地面上的电线和海底的电缆来传输,却已然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通讯习惯,甚至于因循守旧的清政府,也在1877年率先于台湾岛架设电报线路,李鸿章更在三年之后借用兵西北的契机,正式于天津建立了由盛宣怀任总办的“电报总局”。而就在有线电报方兴未艾之际,意大利人马可尼所进行的无线电波传播信号的实验,更进一步证明了无线电通信的广袤前景。

相较于有线电报,无线电通信的优势在于传播距离更远、且无须有形的传播介质。而在军事领域,同样采用编码方式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报,甚至比电话更为精准。

有线电话的交流不畅加上基础设施的落后,使得当时的中国不得不将有限的精力和人力投注于无线电通讯领域。但无线电通讯是无法采用物理隔离的,发出去的信号理论上所有收发机都能听到,因此便需要专门的加密电台和专业的情报人员进行操控。而与之相对应的,截获和破译敌方的无线电通讯,也便成为在对抗博弈中掌握先机的不二法门。

人才、技术、设备方面的劣势,曾使得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隐蔽战线上吃了不少亏。据统计,仅1933年这一年间,国民党设在上海、北平、广州、宜昌等地的侦讯台,就截获中共拍发的电报情报、年抄报各类情报达2.5万—3万份,密电译件2700多件。

但是决定情报战胜负的因素也并非只有技术和设备这两样“武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一群共产党人始终无声无息地战斗在国民党情报机构的核心部门。其中国民党军统无线电系统中便曾经长期潜伏着我党张蔚林、张露萍等同志组成的“7人小组”。而这个著名的“军统电台案”,正是麦家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暗算》中《刀尖上的步履》那则故事的原型。

麦家母校与真实的“听风者”

谍战小说《暗算》:情报战线上有哪些风中往事?

电影《听风者》剧照,“701所”派出的张学宁(周迅饰)与拥有超凡听觉特能的何兵(梁朝伟饰)正在执行侦听任务。该片改编自麦加的小说《暗算》,小说中“701所”是效仿“苏联克格勃第七研究所”而成立的重要情报部门之一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