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资讯 >

沈从文:中国古代穿衣时尚指南

沈从文:中国古代穿衣时尚指南
2021-07-21 10:59:57 凤凰网读书

沈从文的前半生和后半生都是传奇。

身为作家,青年沈从文以清澈的文笔为湘西世界写下不朽的篇章;身为学者,晚年沈从文以严谨的态度为中国古代服饰文物立书作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无论是写作还是治学,沈从文“爱好的不仅是美术,还更爱那个产生动人作品的性格的心,一种真正‘人’的素朴的心”。

千百年前,同样生活在中华广袤土地上的人们在做什么?他们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居住在什么样的场域?他们喜欢何种衣着,佩戴何种首饰,在当年明月下鲜衣怒马?

沈从文会告诉你答案。

本文选自沈从文《古代人的穿衣打扮》。

01

商周时期的服饰演变

古代人穿衣服事情,我们过去所知并不多,文献上虽留下许多记载。只因日子太久。引书证书,辗转附会,越来越不易清楚了。幸亏近年考古学家的努力,从地下挖出了大量古文物,可作参考比较,我们才得到新的认识。

由商到西周、春秋、战国,前后约一千年,大致可以分作三个历史阶段看它的演变。较早时期,除特殊人物在特种情形下的衣服式样,我们还不大明确,至于一般统治者和奴隶,衣长齐膝似乎是一种通例。由此得知,汉代石刻作的大禹像和几个历史上名王名臣像,倒还有些古意,非完全出于猜想。因为至少三千年前的商代人,就多是这个样子了。当时人已穿裤子,比后人说的也早过一千年。商代人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

由于纺织术的进展,丝、麻已占特别重要地位,奴隶主和贵族。平时常穿彩色丝绸衣服,还加上种种织绣花纹,用个宽宽的花带子束腰。奴隶或平民,则穿本色布衣或粗毛布衣。

商代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商代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贵族男子头上已常戴帽子,是平顶筒子式,用丝绸做成,直流行到春秋战国不废。女人有把发拢成髻,横贯一支骨簪的。也有用骨或玉做成双笄,顶端雕刻个寸来大小鸟形(鸳鸯或凤凰)两两相对,斜插头顶两侧,下垂卷发齐肩,颈项上挂一串杂色闪光玉石珠管串饰。历史上著名的美人妲己当时大致就应这么打扮。

女子成年才加笄,所以称"及笄",表示可以成婚。小孩子已有头顶上梳两个小角儿习惯。较大的可能还是编辫发。平民或奴隶有裹巾子作羊角旋斜盘向上的,有包头以后再平搭折成一方角的。还有其他好些样式,都反映在玉、铜、陶人形俑上,样子多和现在西南居住的苗、瑶族情形差不多。(这不是偶然巧合,事实上很多三千年前古代图案花纹还可从西南兄弟民族编织物上发现)。许多野生植物如槐花、栀子、橡斗已用来做染料,并且还种植了蓝草。能染出各种不同的青蓝色,种茜草和紫草专染红、紫诸色。

沈从文:中国古代穿衣时尚指南

历史上称周公制礼,衣分等级和不同用场,就是其中一项看得十分重要的事情。衣服日益宽大,穿的人也日益增多,并且当成一种新的制度看待。等级分明大致是从西周开始。统治者当时除大量占有奴隶外,还向所有平民征税。成丁人口每年必贡布二疋和一定粮食,布疋织得不合规格的不许出卖也不能纳税,聚敛日多,才能穿上宽袍大袖的衣服坐而论道。

帝王和大臣,为表示尊贵和威严,祭天礼地和婚丧大事,袍服必更加庄严且照需要分别不同颜色。有些文献还提起过,天子出行也得按时令定方向。穿上不同颜色衣服,备上相当颜色车马,一切都得相互配合。皮毛衣服也按等级穿,不能逾越制度。即或是猎户猎得的珍贵狐、獭、貂鼠,也得全部贡献给统治者。私下不许随便使用或出卖。

照周代制度,七十岁以上老百姓,可以穿丝绸和吃肉,但是能照制度得到好处的人事实不会多。至于一般百姓,自然还是只能穿本色麻布或粗毛布衣服,极贫困的就只好穿那种草编的"牛衣"了。

衣到西周以后变动虽大,有些方面却不大。比如作战时武将头上戴的铜盔。从商到战国,就相差不多。甲的品种已加多了些,有犀甲、合甲、练甲,后来还发明了铁甲。最讲究贵重的是犀甲,用犀牛皮做成,上面用彩漆画出种种花纹。因为兼并战争越来越多,兵器也越来越精利,且有新兵器剑和弩机出现。甲不坚实就不抵用,"坚甲利兵"的话就由此而来。矛既十分锋利,盾也非常结实。

西周 铜盔

西周 铜盔

照周初制度,当时把全国分划成许许多多大小不等的邦国。每一个地方设一统治者,用三种特殊身份的人去担任:一是王族子弟。如召伯封于燕、周公父子封于鲁;二是有功于国家的大臣。如姜尚封于齐、熊绎封于楚;三是前代王朝子孙。

这些人赴任时,除了照例可得许多奴隶,还可得一些美丽的玉器。一份精美讲究的青铜祭器和日用饮食器,以及一些专做压迫人民工具的青铜兵器,用壮观瞻的车马旗帜,另外就是那份代表阶级身份的华美文绣丝绸衣服。虽然事隔两千多年,好些东西近年都被挖出来了,有的还保存得十分完整。丝绸衣服容易腐朽。因之这方面知识也不够全面。但是由于稍晚一些已流行用陶、木作俑代替生人殉葬,在其他材料中还保存不少形象资料,加以综合分析,比较真实情形。就慢慢地逐渐明白了。

02

春秋战国:一个服饰最讲究的时代

衣服发展和社会制度有密切联系,也反映了生产发展。衣服日益讲究,数量又加多,是和社会生产发展相适应的。比如商代能穿丝绸衣服的,究竟还是少数,到西周情形便不同了。成王及周公个人,不一定比纣王穿着更奢侈,但是各地大小邦国封君,穿衣打扮却都有了种种不同排场。地方条件较好的,无疑更容易把衣服、帷帐、茵褥,做得格外华丽精美。

到春秋战国时,政权下移,周王室已等于虚设,且穷得无以复加。然后五霸七雄,各自发展生产,冶铜铁,修水利。平时重商品流通,战时兼并弱小,掠夺财富,对大量技术工人的掠夺占有。更促进了工艺技巧的提高,他们彼此在备方面技术的竞争。反映到上层阶级的起居服用上,也格外显明。

服装最讲究的时代是春秋战国。不仅统治者本人常常一身华服,即从臣客卿也是穿珠履,腰佩金玉,出入高车驷马。因为儒家说玉有七种品德,都是做人不可少的,于是"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影响到社会各方面,贵族不论男女,经常必佩带上几件美丽雕玉。

沈从文:中国古代穿衣时尚指南

剑是当时的新兵器,贵族为表示武勇,兼用自卫,又必佩带一把镶金嵌玉的玉具剑。当时还流行使用带钩,于是又用各种不同贵重材料,做成各种不同样子。有的用铁镶金嵌玉,有的用银镶玉嵌五彩玻璃珠,彼此争巧,日新月异。即或是打仗用的兵器,新出现的剑和发展中的戈矛,上面也多用细金银丝镶嵌成各种精美花纹和鸟兽形文字,盾牌也画上五彩云龙凤,并镶金镂银。

男子头上戴的冠,更是件引入注目的东西,精细的用轻纱薄如蝉翼。华美的用金玉,有的还高高得如一个灯台。爱国诗人屈原,文章就提起过这种奇服和高冠。鞋子用小鹿皮、丝绸或细草编成。底子有硬有软,贵重的还镶珠嵌玉在上面。冬天穿皮衣极重白狐裘,又轻又暖,价重干金。女子中还有用白孤皮镶在袖口衣缘做出锋,显得十分美观。

社会风气且常随有权力人物爱好转移,如齐桓公好衣紫。国人有时就全身紫衣。楚王爱细腰,许多宫女因此饿死,其他邦国也彼此效法,女子腰部多扎得细细的。

女人头上装扮花样更多变化。楚国流行梳辫子,多在中部做两个环,再把余发下垂。髻子也有好些种,有梳成喜鹊尾式,有做元宝式的。女人也戴帽子,和个椭圆杯子差不多。有的又垂发在耳旁,卷成如蝎子尾式。女孩子多梳双小辫,穿齐膝短衣,下缘做成裥褶。

成年妇女已多戴金银戒指,并在脸颊旁点一簇三角形胭脂。照古文献记载。原都是周代宫廷一种制度,金银环表示有无怀孕,胭脂记载月经日期,可一望而知,大致到了战国已成一般装饰。本来作用就慢慢失去了。

衣服的材料越来越精细。名目也因之繁多,河南襄邑出的花锦,山东齐鲁出的冰纨、文绣、绮、缟等更是风行全国,有极好市场;和普通绢帛比价.已超过二十多倍。南方吴越出的细麻布,北方燕国生产的毡裘毛布。西域胡族做的细毛花魇异常精美.价值极高。楚国并且可能有了印花绸子生产,但最讲究的衣被材料.仍还是华美刺绣和织锦。

沈从文:中国古代穿衣时尚指南

衣服有许多不同式样,有的虽大袖宽袍.还不至于过分拖沓。若干地区还流行水袖长衣.仍旧还有下缘,长才齐膝,头戴平顶帽子。腰系丝带和商代人相差不多情形。

最通常的衣服是在楚墓中发现的三种式样。其中一种用缠绕方式穿上,再缚根宽宽腰带.式样较古。衣边多较宽,且用锦类做缘,和记载上说的"锦为缘"相合,大致因此才不至于使过薄的衣料妨碍行动。这种式样,汉代人还有应用。又一种袖大及膝,超过比例,穿起来显得格外庄严的,可能属于特定礼服类。奏乐人有戴风兜帽的,舞人已穿着长及数尺的袖子。打猎人衣裤多扎得紧紧的,才便于在丛林草泽中活动。中原区山西河南所得细刻花纹铜器上又常发现一种戴鸱角鹊尾冠着小袖长裙衣、下裳做成斜下襞折式样的。

03

“胡服”对中华传统服饰的影响

河南洛阳还出土过一个玉佩,上面精雕二舞女袖子长长的,腰身扎得极细,发下垂齐肩,略略上卷,大致是当时的燕赵佳人典型式样。山西出土的陶范上则有穿齐膝花衣戴平顶帼,腰间系一丝绦,打个连环扣。带头还缀两个小绒球的,男女都穿。河南也发现这种装束大同小异的人形,且一般说是受"胡服"影响。

战国帛画《人物御龙图》(湖南省博物馆藏)

战国帛画《人物御龙图》(湖南省博物馆藏)

事实上还值得进一步研究。历史上常说起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影响到赵国当时军事组织和后来人生活都极大。主要影响还是"骑射"。轻骑锐进和短兵相接.才变更了传统用战车为主力的作战方法。至于"胡服"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过去难说清楚。一说貂服即胡服,这不像是多数人能穿的,试从同时或稍后有关材料看,衣服主要特征,原来也是齐膝长短,却是古已有之。大致由于周代几百年来社会习惯,上层分子,已把穿长衣当成制度,只有奴隶或其他劳动人民才穿短衣,为便于实用,赵王创始改变衣服齐膝而止和骑射联系,史官一书,使成一件大事了。

胡服当然还有些其他特征。腰间皮带用个钩子固定,头上多一顶尖尖的皮或毡帽子,因为和个馄饨一样。后来人叫作"浑脱帽",不仅汉代胡人戴它,直到唐代的西域诸胡族也还欢喜戴它。中国妇女唐初喜着胡装。因此,这种帽子还以种种不同装饰而出现于初唐到开元天宝间,相传张萱画的武则天像,就戴上那么一个帽子。晚唐蕃镇时代,裴度被刺也因戴上这种毡帽幸而不死。汉代石刻也发现这种帽形,近年我们还在西北挖出几顶汉代实物,证明确是胡服特点之一。

沈从文:中国古代穿衣时尚指南

衣装有个进一步新的变化,新的统一规格。是由秦汉起始。从几点大处说来,王公贵族因为多取法刘邦平素所喜爱的一种把前梁高高耸起向后如一斜桥的冠式.于是成了标准官帽三梁、五梁作为等级区分。此外不论男女,有官爵的腰带旁必须悬挂一条丈多长摺成两叠彩色不同的组绶。女子颊旁那簇三角形胭脂已不再发现,梳辫子的也有改成一环的。许多方面都已成定型。

照文献说因为限制商人,做经纪的穿鞋还必须左右不同色。可是一面有种种规章制度,对商人、奴婢限制特别大,另一方面却由于生产发展影响。过不到四十年,商人抬头。不仅打破了一切限制,穿戴得和王公差不多,即其奴婢也穿起锦绣来了。情形自然显得较为复杂,说它时就不易从简单概括得到比较明确印象了。

唯复杂中,还有些规律为我们掌握住了的。即汉代高级锦绣花纹,主要不过十来种。主题图案,不外从两个方面得来。一是神仙思想的反映,二是现实享乐行为的反映,因此总不外山云缭绕中奇禽异兽的奔驰。上织文字"登高明望四海"的,大致和秦始皇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必有较多联系,"长乐明光"则代表宫殿名称。这些材料多发现于西北,新疆、甘肃和东北、蒙古及朝鲜,并由此得知,当时长安织室或齐地三服官年费巨万数额大量生产供赏赐臣下,并大量外输的高级丝绸,多是这种样子。

西汉 “信期绣”罗绮锦袍(湖南省博物馆藏)

西汉 “信期绣”罗绮锦袍(湖南省博物馆藏)

这些都是过去千年读书人不容易明白的,由于近年大量实物和比较材料的不断出土,试用真实文物和文献相互结合加以综合分析,逐渐才明白的,更新的发现无疑将进一步充实丰富我们这方面知识,并改正部分推想的错误。

一九六二年六月二十五日写

本文节选自

沈从文:中国古代穿衣时尚指南

《古人的文化》

作者:沈从文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4-8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年轻人还在丧 中老年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乐子

    23-12-19 11:20:47《咕噜咕噜下春山》,生活之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