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宠狗有俗 第一碗米它先尝

2018-02-24 17:02:58    法制晚报  参与评论()人

狗年到,和狗相关的元素也充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大到祭祀祖先,小到衣食住行,古往今来,人们对狗的喜爱与偏好也随处可见。尤其是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很多都有崇拜狗的习俗。

古代氏族以犬为图腾

原始人面临的生活环境相当严酷,人们为获得神佑,趋吉避凶,便产生了动物崇拜,狗便是其中之一。有一种半人半犬的神灵,人们谓之“犬神”。如《山海经·北山经》中就有对此的记述:“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其名山军。” 满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直接视狗为图腾,犬死以后要给予厚葬。为表达对狗图腾的崇拜,雷州半岛到处都有石狗蹲立,现存古石狗近10000只,人称“雷州兵马俑” 。现今雷州人逢年过节,初一、十五或红白事均拜奉,祈福、祈雨、送子、忏悔等。

狗成满族英雄努尔哈赤救命恩人

狗作为狩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为崇尚狩猎的满族所推崇,因而早有崇狗之习俗。

相传,满族的民族英雄努尔哈赤在起兵初期,迫于明朝官兵的追击,逃至一芦苇荡中藏身,又被明兵放火包围。在紧急关头,努尔哈赤的狗舍命用自己身上的毛浸水灭火救下了主人。满族人对此事笃信不疑,因而对狗非常敬重。

居住于云南与四川一带的普米族也敬狗。在其创世神话中,有菩萨或天神赐狗给猎人吉赛米,帮助他开创了天地,并杀马鹿创造了万物。所赐狗共十只,系红珠狗、贝壳狗、绿松石狗、金狗、银狗各两只;也有说法是金、银、铜、铁、红、白狗共六只。又有传说,人寿本短,是狗将寿命与人对调,因而人寿长了。狗对人既然有如此大恩,对狗有诸多敬意也就自然而然了。

哈尼族白族布依族将第一碗新米饭给家犬吃

哈尼人对狗的崇拜则更具神话色彩,在哈尼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远古时期人类没有五谷,天神的女儿在劝父送谷不成的情况下,自己毅然将五谷传给了哈尼人,于是天神就将女儿变成了狗。

为了感恩送谷的仙女,哈尼人将每年农历七月的第一个龙日定为“尝新米节”,也称“活息扎”,新稻所做的第一碗饭要给家犬吃,以示崇敬,并尊称狗为“阿克”。

藏族、羌族、白族、纳西族、傈僳族、怒族等也有类似传说,因此也都有敬狗的风俗。

布依族过年时有“吃新节”,也称“尝新节”,晚上设宴祭祖后祭犬,之后才入桌就餐。祭犬时由年长者将“新粮饭”与三块肉放入狗食盆,边看狗吃食边念祭词,意在感恩狗为人类带来谷种。

白族话则称此节为“茵果顶”,传说稻种是狗从天上偷来的,当时世上没有水稻,狗漂洋过海跑到天上,在谷种上打了个滚,浑身上下粘满了谷粒,回来浮游天河时,身上的谷粒被水冲洗掉了,仅翘着的尾巴上剩下几粒谷子,带回人间后,才有了水稻。

每逢节日,农家从田中摘取少许将熟的稻穗,搓成米粒,煮成新米饭,杀鸡宰鸭,举行家宴,叫做尝新。宴前,先将饭菜供天地,祭祖先,再将新米饭喂给狗吃,然后按家中长幼次序尝新米饭。

瑶族盘王节悼犬祖盘瓠

中国西南部的苗、畲、瑶、黎、侗、壮、佤等民族,都将盘瓠视为本族群的始祖。

关于盘瓠还有着一段荡气回肠的神话传说。相传, 古时高王来侵,平王出榜招贤,谁能斩下高王首级来献,就把公主嫁给他。这话被龙犬盘瓠听到了,盘瓠摘下金榜,渡海来到高王身边。盘瓠假装殷勤,受到高王的宠信。

一天,盘瓠趁高王醉酒,咬下高王的头献给平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娶了三公主为妻。

后来,盘瓠想变成人,便叫公主把它放到蒸笼里蒸七天七夜,公主照办。到六天六夜时,公主偷偷揭开盖子看,盘瓠果真变成了人,只因不足七天七夜,故头上和小腿上还有许多毛未脱落。

盘瓠变成人后,平王派他到会稽山为王,号称盘王。盘王和三公主婚后生下六男六女,平王各赐一姓,成为瑶族最早的十二姓。盘瓠虽已为王,但仍过着俭朴的生活。

一日,盘王与六个儿子上山打猎,却不幸被羊角所伤,跌下山崖,尸体却被挂在一棵树上,儿女们便将此树砍下做鼓身,剥下羊皮制成长鼓。随后,他们背起长鼓,边敲边哭边唱,追悼盘王。

自此,瑶族将每年的正月十六定为“盘王节”,以此祭奠瑶族先祖盘瓠。瑶族盘王节又叫盘王还愿,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在古朴庄重的公祭盘王大典仪式上,瑶族男女老少都穿上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用吟唱、祭酒、舞蹈、上香等形式来祭祀盘王先祖,追溯历史。通常情况下,他们都会跳祭祀舞蹈盘王舞; 举行还盘王愿的祭仪,宰牛祭盘王; 颂唱“盘王大歌”。

至今瑶族人上衣前短后长,女子腰带故意后坠一截,意在模仿狗尾巴。

“赶狗节”捏泥狗吃面狗

除了少数民族外,长江三角洲地区也有着和狗有关的节庆活动。

传说,古时江苏省丹徒县宝掓一带曾出现成群结队的天狗来偷吃农家食物,糟蹋田里的庄稼。

有一年小麦刚刚发黄,突然来了几千条天狗,几千亩麦子被吃的只剩下麦秸。农夫们急得呼天哭地,乱成一团。

这时,走来一位白发老人,他想了一个办法,吩咐农夫第二天午时捏泥狗倒下河塘,引诱天狗也跳下去。

第二天午时,农夫们按照老人的指点,将捏好的泥狗倒下河塘。一时间大群天狗争着跳下河里,不一会儿,天狗就都被淹死了。

为保该年农作物丰收,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都被称为“赶狗节”。

每年的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捏两种狗:一种是拌泥捏泥狗,一种是揉面捏面狗。待月亮出来时,农妇们将泥狗倒下河塘,放一阵鞭炮,然后回家将面狗蒸了吃。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