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人云亦云的思想。大部分媒体记者参加电影节,是抱着采访目的去的,电影本身并不是他们采访的目的,对于电影节现场和明星的报道,则是主要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媒体只要看到一部电影在所谓的“场刊”中的分数最高,就往往将之做成新闻,最终大家互相引用,成为了热门话题。很多片方本身也是抱着宣传的目的去的,“场刊”的评分往往是片面的,自然就不足为信。
虽然电影人人会看,也能说出大概的意思,但大部分媒体记者并不具备优秀的电影素养,包括我自己在内。我自己每次看以前金棕榈大奖的电影都很痛苦,这跟看好莱坞大片是完全不同的体验。艺术电影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挑战常规,打破以往电影的思维惯性,给人性和电影的艺术形式注入新的可能性。如果把商业电影比作是“星巴克”的拿铁咖啡,那么好的艺术电影就是“猫屎”咖啡,小众,另类,但也因此而难得。
本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9位评委都是真正的电影人,评审团主席凯特·布兰切特是公认的演技派演员,包括张震也是。导演方面,有《银翼杀手2049》的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利维坦》、《无爱可诉》的俄罗斯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这都是功成名就的电影大师,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些圈内高手的眼光评审电影,自然火眼金睛,能够看出电影差距所在,这也是戛纳国际电影节能够一直保持高水准的重要原因。
最后,电影说到底还是一个个人化的体验,9位评审团评委的口味决定了哪部电影最终能够脱颖而出。我相信,如果换另外一批电影评审过来,结果很可能不一样。
我很欣赏布兰切特在颁奖后的一句话,“我们有很大的分歧,但这也是集体的决定。是枝裕和是最优秀的,也是最符合金棕榈要求的。我们在这里不是来评判的,而是在选择最好的电影。”这说明,评委们内部也有分歧,但最后,个人的偏好服从于集体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