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知否》成了“高考病句真题库”,是谁的锅?

2019-01-14 10:15:40    澎湃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时下的穿越剧,总是要淡化穿越戏份,把架空的时代背景坐实的,不如此不能与观众见面。一开始,我以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的台词问题,是原著里带来的,发现也不全是。

原著在连载时,作者就明言自己的资料和别的“种田文”不同,别家总是把明清混为一谈,而自己作了辨析,时代背景和风俗习惯多采自明,还在多次连载结束做了科普,贵妾与贱妾、明清两代男主人究竟主不主家事云云,是历史想象,合不合理暂且不论,原著写对话的风格,倒还真是从《金瓶梅》《红楼梦》里来的。

《知否》被网友调侃为高考病句真题库。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这对编剧来说,恐怕是很大的问题,要把松散的一部网络小说改出来,改出戏,情景、节奏、结构、人物关系都要大动,对话自然要变,还要尽量贴合原著的风格。从这个意义上说,汪海林老师说《知否》病句频出的锅不该编剧背,也没问题。但毕竟是过了编剧的手,还过了导演、演员的手,或许就要问为什么工业流程中的众多专业人士,并没有对台词有足够的重视。

或许现在对影视行业从业者提出台词要求已经过时了?互联网时代,行业的底层代码逻辑发生了改变,高流量、高杠杆代表高收益,IP则是撬动资本的支点。传统的行业逻辑和准入门槛像是一道门,经年累月垒起这道朱红大门后,人们发现园子搬了,门不开在他们这儿。守得住门,守不住园子。一转头,一边是科班出身的演员没戏演,一边是斜杠老板投资的流量剧赚到盆满钵满,还要对看门的人说:“阿乐这些年为社团做了不少贡献,所以我选大D。”那么非科班的从业者放宽对台词的要求,似乎是个必然选择,IP、资本、杠杆、流量之外的一切都往后稍稍,有钱大家赚嘛。

但科班出身就一定行吗?靳东和李健有一场对谈,堪称车祸现场。一个是中戏音乐剧表演专业毕业,科班出身,一个是玩音乐的,学的是电子工程。前者贡献了多少好玩的段子啊,又是诺贝尔数学奖,又是书拿倒了,又是莫名其妙地引用。靳东这样的宝藏中年真是讨人喜欢。也有嫌烦的,觉得这一众操持文化人人设的,真还不如就老老实实卖一张帅脸。当然中老年男明星都用上这样冷门的人设了,自然也知道自己并没有鲜肉们的脸。

李健、靳东对谈

人设嘛,就是用来崩的。吃货人设、励志女神、文青鼻祖,反正得有一个。有些是别人送的,有些是自己贴的,跟贴钻一样,注意一定不能贴一克拉以下的,那是碎钻,不值钱。你看,崩了吧。人设嘛,潜台词就是不够专业、不够认真。如果吃货吃的跟蔡澜一样专业,再不济跟扶霞同学一样,人设怎么可能崩呢?爱吃、会吃、吃不多,哪个吃货不是这样?抱着一盘菜不撒手的那是饭桶。

专业人士撑起了舆论场的半边,闹笑话也不是一次两次。杨绛先生去世,半边都是关于她的假段子。偶尔做做功课,读了读张爱玲,张迷发现居然和张爱玲本人没有任何关系。这说明什么,说明自己找书读都读不对,拿对了书也理解不了。那么反过来说,为什么李健一个电子工程系学生可以跨界玩音乐,从“水木年华”时代就扛着人文主义的招牌,到今天也没崩呢?有时候想,如果有些东西,需要一个人和时代保持距离才能坚守,究竟是时代错了,还是坚守错了?

过去一切都慢,现在一切都快。唱歌就要演戏,演戏就要当导演,还要让自己老婆做制片人,恨不能一家人独霸一条产业链,在台词上下功夫就太笨了,他早晚是要去做导演的人,是拿着一首街歌就敢当超级IP的人,是抄袭个本子就敢拍喜剧的人,需要台词好吗?而且想提高台词,也不知道怎么提高,回去找老师,丢人,自学,不知道怎么学,又总以为不过是说错了一个成语,念错了一个字音,百度一下的事儿,能叫事儿吗?果然就次次念错。

关键词: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