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知否》成了“高考病句真题库”,是谁的锅?(2)

2019-01-14 10:15:40    澎湃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人家也是真的不在乎。只要流量认可,就能获得资本认可,甚至流量并不认可,资本也会认可,那就可以顺着产业链,像洄鱼一样速溯游直上。资本当然宽容,没想到流量也宽容。流量的背后是一个一个人,他们的宽容,是因为他们确实也提不出什么高要求。

张大春算是时代异类,写得了小说,玩得转电台,还沉迷过老虎机,但旧体诗、书法水平直追古人。今年和触乐网的一次关于游戏的对谈里,访谈者问游戏发展三十年,沉浸感、互动感很强。张大春说他不感兴趣,因为“透过这种游戏形成的这种所谓的创造或叙事,语汇不会丰富的,语汇是很单薄的。”他还说他们是“有能力变换各种语汇来形成创作的最后一代。”

这一代是不是最后一代,说不好,但语汇在迅速消失则是事实。詹姆斯·弗林发现智商测验的成绩在逐年上升,不独美国,不少发达国家都可以观察到这种现象,这被称为“弗林效应”。对此的解释包括生物学、社会学等因素,其中就包括社会复杂度更高,人们接受的刺激较多。然而弗林效应可能只是反映了婴儿潮的特殊现象。更多的证据表明,在1975年之后,智力测验的成绩是稳步下降的,据挪威、英国的研究人员推测,每十年下降3—6分。

这种系统性的下降,排除环境和生物学原因,最巨大的影响因素来自生活方式的改变。读不读书,在什么事情上花费时间,接受教育的方式等等。那么恐怕不得不认同张大春的判断(他也提到了智力测验成绩下降的问题),语汇在消失,能传承文脉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少的主动阅读,越来越少的对学习方法和工具的教学,导致的是整个社会语文素养的垮塌。

这种垮塌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进行到了什么程度,是一个太过庞大的问题,但可以从种种迹象去揣摩它,去理解它。或许它开始于语文课不再教授语法,或许开始于鲁迅等名家的课文走出语文课本,或许开始于课外阅读被当作看闲书,公开或半公开地被禁止,或许开始于越来越多的语汇被排除在日常沟通之外。

它又进行到什么程度呢?当抖音爆火的《生僻字》其实非常常用的时候,当绝大多数人的古文鉴赏能力几乎为零的时候,当《汉字大会》出现的时候,当年度十大好书连一本畅销小说都选不出的时候,当作者们要想写得有些古意,只能去《红楼梦》里搬台词的时候,当一部小说如果不是包装成游戏的形式(穿越、打怪升级、种田本质都是游戏设定)就没有人能看下去的时候,当不止一部剧出现病句频出问题,而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反正只是看个剧情的时候,貌似它已经很严重了。

《知否》截屏图

那么《知否》中的病句还真不是编剧的锅,它也不是任何人的锅,是某种时代特色。每一个时代的技能树不会太一样,对于人文主义者来说,20世纪90年代已经是最后的黄金时代了,以后怕不会再有,但我们这个时代的其他方面不是挺好吗?除了没什么文化。广东佛山市公安局公布了2018年户籍人口姓名之最,男孩不是梓洋就是梓轩、梓睿、梓豪,女孩不是梓晴就是梓淇、梓涵、梓妍、梓琳,关于语言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能永远离开了我们。就像这些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放回黄金年代去,恐怕连短名单都上不去一样。

我不禁好奇,现在写一部《知否》,还可以去《红楼梦》《言二拍》里找找素材,也还看得懂。再过些年,若《红楼梦》到了非白话翻译不能读的地步,这类小说和这类剧又该怎么创作呢?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关键词: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