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你内心更倾向于普通人吗?
董卿:其实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名人,还是倾向于你有很真挚的感情和有一定的思想性。光有感情呢也不太够,因为这个世间不缺少眼泪而是缺少眼泪过后的态度,以及你从这次哭泣当中所体悟到的一些思想和一些成长。像徐静蕾读《奶奶的星星》,其实我要大家知道,所有活过的人到最后都化为了一颗星星,给现在还活着的人照个亮。还是希望有一些价值观的东西。
中国新闻周刊:这个价值观的东西是出于你个人的责任感?
董卿:是有一点,其实我个人觉得是有使命的,可能很多人现在对使命感这个词有点抵触,或者觉得不是什么褒义的词。这个词有错吗,每个人生来都有使命,只是有些人没有发现,或者没有一个机会,找到它。有些人很幸运找到了。媒体的使命就是影响力。我早就说过,你看了我的节目你也不能涨工资,你也不能换更大的房子,我也没对你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但是如果你看了我的节目你对这世界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你觉得更好一些了,或者你觉得你自己更聪明一些了,我觉得我就完成了我的使命。
中国新闻周刊:《朗读者》播出后收到的反响超出你此前的预期了吗?
董卿:我原来以为会有一部分人喜欢,但我没有想到这么多人喜欢。我后来也在想为什么,包括《中国诗词大会》,其实我觉得除了现在大家提到的对文化的渴望啊,对纯粹的文艺节目回归的认可啊,之外你还要看到一点就是,无论是《中国诗词大会》还是《朗读者》,它还是有电视制作规律在其中的。《中国诗词大会》也很好看,但是它好看一定是有原因的,因为我是参与者,我知道,从百人团选手的选拔,四个点评嘉宾的选拔,主持人定位,考题,赛制,场景,大屏幕,后期制作,每一个主持人和嘉宾提到的古诗词的出处,一定有标注。刚才康震老师说了句什么,从哪引的,什么出处,立刻屏幕上就会打出来,作者是谁,出自哪首诗或者词,你会发现它用心之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