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媒体行成员及当地有关负责人合影
新年伊始,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将扬州这座千年古城装扮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形态各异的雪人一个个出现在了大街小巷,给扬州城带来了别样的魅力,市民们望着屋顶瓦上那一层厚厚的积雪,兴奋地说:“这样的大雪在扬州太难得了,差不多有十来年没有积下来过这么厚的一层雪了。”
就在这样一个别样的时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携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大使馆新闻参赞、伊朗伊斯兰通讯社驻中国分社社长、伊朗声像组织驻中国总代表、中华网、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来到扬州,走访找寻波斯村中遗留的波斯文化,参观扬州城里的伊斯兰文化建筑和场所,欣赏瘦西湖、个园等旅游胜地雪景,倾听城中手艺人的匠心故事。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茉莉与波斯村老人合影
“老爷爷,我想你了,这次能见到你太高兴了。”在扬州市江都区波斯庄走访的过程中,来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波斯语部的伊朗籍记者茉莉显得格外高兴。多年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一直关注扬州波斯村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播。为加深中国与伊朗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加强扬州波斯村历史遗存及文化的海外传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于2017年10月再次到波斯村考察交流,当时茉莉就是其中一名记者代表,与当地村民进行过深入的交流。
伊朗媒体在扬州仙鹤寺采访
伊朗媒体记者在普哈丁墓园采访拍摄
“大家好,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位于扬州城中的仙鹤寺,······”伊朗声像组织驻北京总代处代表苏赫拉比对扬州城中的清真寺仙鹤寺格外感兴趣,站在大厅里录起了自己的节目,向伊朗关注介绍伊斯兰文化在扬州城的传播。据了解,扬州地区有将近两万名回族群众,而且城中还有普哈丁墓园。此墓园原是专为安葬普哈丁的,后又陆续安葬了一些阿拉伯人。普哈丁墓园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初建于公元十三世纪的我国南宋时期,明永乐皇帝视墓园为国宝,下诏予以保护。清政府也对墓亭进行了多次修建,亭壁上还嵌有光绪三十四年重修墓园时建立的"先贤历史记略碑",碑文用汉字刻定,简要记叙了普哈丁在我国传教的情况。
雪中瘦西湖 别有风韵
踏雪寻梅 暗香涌动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你们看,这处庭院的设计不就活脱脱是诗句的演化!”几枝腊梅在假山脚下顶雪怒放,与周围的白墙黑瓦相映成趣,伊朗的客人们纷纷冒着小雨走到跟前留影,久久不愿离开。扬州是人文荟萃之地,历代政治家、文学家、画家、艺术家云集,在扬州留下了无数典籍诗文、书画、音乐歌舞,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传说故事。故游览瘦西湖,在欣赏美景秀色时,也可以说在读一本内容丰富的史书,充实人们的知识,使人们得到心灵的升华。
扬州修脚大师陆松林给媒体行记者讲解修脚里的门道
陆松林和其徒弟许永春的修脚工具
看完了扬州美景,媒体行的成员们又来到了扬州486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采访扬州修脚大师陆松林,听他讲述扬州这把“刀”的传奇故事。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扬州修脚术”,年逾七旬的修脚大师陆松林可以称得上是“品牌代言人”。陆松林一边给坐在靠椅上的顾客修脚,一边向身边的客人们介绍着修脚的每一个步骤,两不耽误。扬州486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聚集了包括扬州修脚、扬州漆器、扬州雕版印刷等在内的诸多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走在聚集区的走廊里,宛若慢溯一条扬州城的历史星河,一项项非遗像是璀璨明星,点缀其间。
伊朗驻华大使馆新闻参赞穆赫森•巴盖里等参观波斯庄文化交流中心
伊朗伊通社驻北京分社社长艾哈迈迪谈扬州行的感受
在有关此次媒体行活动的座谈会上,扬州市相关领导对此次活动的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希望在未来加强与伊朗方面的文化旅游交往,巩固中国和伊朗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文并摄/杨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