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国家的首都通常被认为是该国的象征,然而,德国首都柏林却被公认为“最不德国的城市”。其中缘由,除了东西德分裂的历史以及柏林墙倒塌后贯彻柏林的自由主义精神,一反德国主要城市(慕尼黑、汉堡、法兰克福)的秩序井然,柏林依然现存大量城市废墟,每处废墟都是一座可供探险的博物馆,待人挖掘其中与二战、冷战以及其他社会政治变革息息相关的历史遗存。
柏林恶魔山间谍站全景
间谍站。 朱晓闻 图
位于柏林市区西部的“魔鬼山”就是这样一处在今天看来充满玄幻色彩的城市废墟,它的历史可追溯至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当时的柏林同德国其他130座城镇一起,经受了皇家空军投放的一百万吨炸弹,多数建筑物被夷为平地,全德大约三百五十万家庭、七百五十万人口流离失所,而柏林是重中之重。
由于男性人口大幅减少,战后重建主要依靠妇女的力量,“恶魔山”就是靠柏林妇女徒手捡拾的战争瓦砾堆积起来的海拔120.1米的山丘。在这座山丘下面,埋藏着由希特勒的首席建筑师艾伯特·斯佩尔设计的纳粹军事训练学校。战后,盟军试图摧毁它,但因其结构过于坚固而失败,于是,他们就每天用80辆卡车运载瓦砾,最终,主要依靠妇女收集到的7000立方米瓦砾,堆成了这座“恶魔山”。而这些妇女也因此获得了“瓦砾女性”(Trümmerfrauen)的名号。
“瓦砾女性”。 朱晓闻 图
“瓦砾女性”。 朱晓闻 图
1961年,正值冷战时期,美国人和英国人在“恶魔山”上设立了监听站,正如我们熟悉的电影《窃听风暴》那样,监听站的作用在于了解俄罗斯控制下的东德情况。之后两年,更永久的设施在这里逐步落成,并渐次成为西方最大的,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间谍站之一。构成这座监听站的有三幢巨大的球形大楼,两座天线罩位于建筑物顶部,约有三层楼高,另一座位于六层楼高的位置,远远看去,就像是古代人想象的未来建筑。
间谍站远景。 朱晓闻 图
一位曾在此工作过的美国老兵介绍说,他当时为美国国家安全局工作。每天的任务就是通过监听设备,截获东德的通讯信号,并把其中重要的谈话内容记录下来,其中还包括辨认谈话人的身份,并分析对方的企图。“比如,我们曾经截获了这样一段话,某人订购了三千个面包,作为之后四天的食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信息呢?演习中,一个士兵会吃几个面包?应该是三个,就是说,士兵人数可能在一千人左右。”
在这位老兵看来,冷战最终没有演变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与东西方的情报工作息息相关,因为严重的军事事件往往在过度恐惧和意外中发生,但通过双方的互相窃听,就避免了惊恐和过度的军事反应。
画上涂鸦的军工机器。 朱晓闻 图
不过,这座曾经的间谍站现在已经成为了旅游景点。在阳光明媚的天气,络绎不绝的游人不断赶来,其中除了好奇心重的年轻人,还有不少以家庭为单位的造访者。毕竟,“恶魔山”被树林环抱,生态环境优美,十分适合喜欢在野外徒步的德国家庭。
艺术涂鸦随处可见。 朱晓闻 图
如今,令“恶魔山”大放异彩的,除了它具有神秘色彩的历史和依然维持废墟的现状,还有被艺术家“占领”和重新打造的空间。在这里,艺术涂鸦随处可见,用收集来的废旧自行车和形形色色的材料搭建起来的雕塑也不断壮大,甚至,越来越多的音乐演出(例如以噪音为主题的实验音乐节)也会在此举办。
球形楼顶内部。 朱晓闻 图
不过,因为人口密度和文化的原因,柏林是一座很难繁忙起来的城市,即使达到了在当地人看来“络绎不绝”的程度,其实也不过时而会有三三两两的游人路过。现在,大楼的主体已经被保护起来,游客不能擅自进入,但依旧有人跨越围栏、跳开障碍。而这在柏林,就和行人随意穿马路一样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