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是我国东南沿海包括东南亚地区渔民和船工共同信奉的海神。在民间,相传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她的生日。很少有人知道,北京城里曾有两座“妈祖庙”:一座天妃宫,一座天后宫。它们都是旧时祭祀妈祖(妈祖又称天妃)之处。
作者:芦金轩
如今的育群胡同17号是清代天后宫旧址
很多人不禁会问,北京不沿海,为何会出现妈祖庙呢?这与元明清时期,海运粮食有莫大的关系。元代定都北京后,从南方海运粮食的船队,所经过的城市,都要设一个“天妃庙”,作为终点的北京,自然也少不了。
而天后宫的建立,则与清乾隆时期平定台湾有关。庆幸的是天后宫还有部分院落得以保存。
明代道士“众筹”建天妃宫
相传妈祖原名为林默,又称默娘。传说中,林默从小生活在海边,熟悉水性、精通天文,常在湄洲岛的外海上乘长风驾祥云,身着红装,化解海难、救助渔民,并最终在海上救难时羽化升仙,遂被当地渔民尊为海神,立庙祭祀。妈祖信仰起初为民间信仰,后来最终被朝廷赐封,成为封建统治者祭祀的对象,甚至还成为海内外华人共同信仰的海洋保护神。
元代学者熊梦祥《析津志》“祠庙仪祭”条目中有这样的记载:“幽州镇山海漕天妃,医巫闾山北,幽州镇山也。未时遣使致祭,先用雅乐,而后用俗乐。”也就是说,妈祖在元代时,已出现在大都(北京)的皇家祭祀礼仪中。这与当时的历史有紧密联系。忽必烈于至元九年(1272年)迁都北京,定名大都。大都的人口暴涨至80万,最迫切也最难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忽必烈命水利专家郭守敬疏通京杭大运河,并在京城内开凿通惠河,让南来的货物直接运抵皇宫墙外的积水潭。但每年调运进京的粮食仍然不能满足需求,忽必烈又命人开辟海上航线,至元十九年,海运船队驮粮46000多石自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县浏河)入海,跨越东海、黄海、渤海三大海域,最终在海津镇(今属天津市)靠泊,经运河运抵大都。
当地时间2019年4月29日,日本东京,日本举行“宝宝哭”相扑赛,哭声最大婴儿获胜。 当地时间2019年4月29日,日本东京,日本举行“宝宝哭”相扑赛,哭声最大婴儿获胜
当地时间2019年4月29日,乌克兰利沃夫,复活节后的星期一,当地民众在市区街头打水仗。根据传统,复活节后的周一当地会举办“泼水节”活动,人们互相泼水以净身祈福
4月29日,演员在世园会园区的永宁阁下进行游园情景表演。当日,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园。在园区内的永宁阁下,演员们带来游园情景表演和钟磬齐鸣雅乐表演,吸引游客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