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是第八个“世界土壤日”。当下,人们的生活痕迹正以惊人的速度重构着脚下这片土地;而土壤则默然承载着人类历史的建构过程。土地养育着人类,同时也被人类驯化甚至破坏。我们该如何保护生命之源的土壤?12月5日,宋陈《生态纪》公益展在上海新桥美术馆拉开序幕,呼唤人们关注土壤生态。
《生态纪》体现出创作者对于人类在生态体系中担当角色的反省。
宋陈以“泥土”为创作切入点,囊括自然界万物,对当代人类的生态困境提出警示。其作品既有人类学意义上的原始生态回归,也对“天人合一”文化进行了再创造。“土是造化的根源,创作将泥土以艺术的方式重塑,同时创作者也完成了灵魂的重塑。”在宋陈看来,土地的自然原色有着让人心神安定的魅力。
“我对考古和地质很感兴趣。每当去西安兵马俑看到考古现场的时候,我总是羡慕那些每天呆在土坑里做研究的专家,浮想联翩如果有一天不做艺术家,应该去学习考古的工作。”出生在洛水之滨的宋陈,执着于固守本土家园、关注人类归宿的信念,并以东方泥土文化为载体进行当代艺术创作。她的泥土系列艺术作品曾参加香港艺术博览会、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ART021当代艺术博览会、上海西岸艺术展等。
《殇土》是用收集而来的受污染土壤进行创作的,这些污染土壤来自不同的地区,其中包括生活垃圾污染土、医疗垃圾污染土、白色垃圾污染土、化工污染土、沙化土、碱渍化土等。创作前期,宋陈行走各地,去寻找“受伤的土壤”标本,而后把收集回来的土壤标本制作成大型泥土装置艺术作品——“土壤婴孩”。”收集工作全过程被记录下来,最终成全了一部短片。《殇土》强调了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对土壤的直接影响,提出了沉重而紧迫的现实问题,与当下流行时尚形成强烈的反差。
泥土是依附于地球表面的一层厚厚的皮肤,但在宋陈眼里,它就像是附着在亚麻布表面上的一层油画底料。在工作室里,宋陈用油画、丙烯、水墨等多种颜料混合的土壤进行绘画实验。为了使具有独特天性的“土语言”不失本色,创作者选用纯粹的黑系列各种颜料以及油墨作为主绘画色系。最终,空灵的“泥土水墨”系列作品反而呈现出厚重古老的文化意味。
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演艺大世界 艺聚大上海”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的重磅剧目,《化·蝶》上海站首演掀起了热浪。对于赵明、吴正丹、魏葆华来说,上海就是“肩上芭蕾”的福地。
“和电影的写实性不同,戏曲注重‘写意传神’,夸张的形象、紧凑的情节、象征性的动作不断激发着外国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