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全国村歌大赛策划、创办之初,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小康委把村歌定义为村委会之歌,是一个村的精神象征,是一个村的文化符号,通过“写村歌、评村歌、唱村歌”等活动形式,传播乡村正能量,彰显文化软实力。从2009年第一届全国村歌大赛到至今,647首原创优秀村歌、180首村歌金曲,为村歌十年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全国村歌大赛有主题歌,有统一的标示,村歌的文化品牌正在形成,村歌的文化产业特色正在显现。
在村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村歌唱响了一批美丽的村庄:浙江省江山市的大陈村,从一个无名的古村,成为了村歌的网红。村歌《妈妈的那碗大陈面》,不仅唱出了游子思乡的情感和孝道,还唱出了实实在在的村歌婚礼小镇文化产业;江苏省江阴市华宏村唱响华宏精神,每天上下班播放村歌成为一种习惯;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石家营村歌《和谐石家营》,让美丽乡村更美丽,和谐村庄更和谐;浙江省永康市高镇村村歌从《十八蝴蝶飞起的地方》,到《幸福高镇》,又一次跨越,再创辉煌。
陕西绥德县五一村、江苏省江阴市普惠苑社区、湖北省鹤峰县容美村、河南新县西河村等建立了村与村之间的文化交流······
这十年,村歌培育了一群爱家乡、爱乡村的乡村音乐家:广东省湛江市文广新局原副局长周崇练痴迷村歌,先后写出《半月岩》、《香美黄外村》、《傩舞风韵》等村歌经典作品,获得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浙江省江山市文化馆副书记陈宏君,结合本地特色,写出了村歌旋律的浓浓乡愁和幸福激扬,一百多首村歌在当地传唱;谭守彬、白洲生、刘济平、石树荣等一大批村歌作者,从最初的爱好,到不断提升创作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音乐家,活跃在各地。
由海淀区文化委员会主办的2019“海之春”新春文化季自启动以来,在海淀全区范围内如火如荼开展。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吸引民众积极参与,推动全民文化普及。
女人都爱美,上海女人尤甚,她们是女人中的女人,自古以来就知道怎么一直美到头发丝。有一个品牌,有个仙女的名字,也是因为有了她们,这个品牌才生动,那就是1918年的月里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