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眼界 >

英雄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荡气回肠的历史何妨推荐

英雄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荡气回肠的历史何妨推荐
2021-09-16 10:03:27 文汇报

26位志愿军老兵讲述战火青春,即便相隔71年,他们亲历过的战场震撼依旧,回忆依然滚烫。抗美援朝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里,所有口述几乎都是“抢救式”的国家记忆、民族记忆,影片也因此得到了高达9.0的豆瓣评分。

制图:李洁

制图:李洁

只是,进入商业院线放映12天后,《1950他们正年轻》票房还未过500万元,平均日排片占比仅1.3%。为此,9月13日,导演宋坤儒发表长文,感谢支持这部纪录片的观众。他在文中写道,若再选择一次,他还是会像当初一样决定拍这部电影, “因为,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这些志愿军老兵的青春之歌,是最可爱的人的真实脸庞,是正在与世界倒计时告别的爷爷奶奶以热泪托付我的以身许国故事”。他还表态,无论如何不会“跪求”排片, “爷爷奶奶们71年前都没有跪,我更不能跪,我一定得替他们站着”。

导演的一番话再度引发业界对“排片问题”的探讨。专家表示,虽说近年来随着众筹点映、网络院线、影展放映、艺术院线等方式付诸实践,商业意义上的“小众电影”有了整体向好的生存环境,但一部留存抗美援朝亲历者口述的影片,值得在此基础上得到更有力、更广泛的支持。

英雄值得被更多人看见,荡气回肠的历史何妨特别推荐。昨天起,国家电影局下属的“人民院线”以全国约5000家影院、每家每天不少于三场并持续两周的排片量,为这部记录重要历史的电影护航。

“让更多人在仰视中,看到他们的故事”

《1950他们正年轻》的主演很特别:抗美援朝伟大胜利于他们,不是历史,而是青春。电影记录的内容也区别于一些电视纪录片,它不以时间线索复盘战争,而是以老兵的口述回望历史。导演相信,只有亲历过的人,才能真正还原71年前那场正义之战、那些无所畏惧的人。

影片从2018年6月起正式开机,2020年8月完成最后一次采访拍摄。那段时间,主创团队走访了50多位志愿军战士,最终成片里收录了26位老兵的讲述。其中,最年长的老兵在接受采访时已经98岁,年纪最小的也有85岁。因此《1950他们正年轻》更像是用“抢救”的方式,在打捞第一线的记忆。

但宋坤儒也明白,没有强视效的冲击,没有滤镜的讲述,纪录片要想闯荡商业院线,是需要些勇气的。尤其是现在,一方面疫情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第三方票补的终结带来了票价上浮,进影院观影成了比以往需要更多理由的一桩休闲消费。但无论哪个场合,对于把纪录电影搬上大银幕,这名导演从未松口。

“我知道它肯定没什么票房,但这事还得做。”他的执念源于多重缘由。其一,此前从未有一部以志愿军老兵为主角的纪录片登上大银幕;其二,影院相对封闭的放映环境,能让观众沉下心、不受干扰地去认真聆听那些战争亲历者的讲述;其三,老兵们在口述时,他们的每一个神情、每一个细微动作,都带着岁月、战争留下的痕迹,大银幕无疑会带给人最大限度的心灵震撼。他说:“在影院里放映,是我作为一名导演,能回报给这些志愿军爷爷奶奶的最大敬意。我想为观众观看创造一个仪式感。我想尽最大努力,让他们走上大银幕,让更多人在仰视中,看到他们的故事。”

与年轻人“对话”的电影,值得被多维度的合力托出水面

9月3日首映日过后,有观众在网上留言: “这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的片子,但全场只有我一个人,为片方心酸。”有的地方上座率低,另一些地方则是想看的观众找不到排片。市场与口碑的倒挂,这个曾反复困扰文艺片的命题,再度因这部抗美援朝纪录片而被重提。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建议,在现阶段, 《1950他们正年轻》可以采用众筹点映的方式,让电影与他们的观众找到彼此;片方还应向中影数字发行申请长线放映的密钥,好让影片挣脱商业院线的档期,把每一天都变成潜在的发行期。

让人欣慰的消息很快传来,就在导演发布长文次日, “人民院线”对所在影院提出增加排片的要求。 “人民院线”是我国特色院线——2018年2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提出在全国5万多个影厅中选出5000个,作为“人民院线”的签约影厅,充分发挥优秀主旋律影片在思想引领和教育人民方面的重要作用。入选“人民院线”的影厅日常可放映商业影片,但对“特定优秀主旋律影片”和“重要时间节点的重要影片”要实行专厅专用,给予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扶持奖励,以保证《1950他们正年轻》这样的电影,可以持久绽放光芒。

更让人动容的支持源于“自来水”。许多普通观众自愿发起“抢救式观影”,组织包场活动。诸多社交媒体的大V也自发力挺,无偿为电影制作海报,并在微博号召观影。宣传的队列里,还有《我不是药神》的导演文牧野和慰安妇题材纪录电影《二十二》的导演郭柯。凡此种种,深深触动着宋坤儒, “他们身上的正直、善良,热血,其实和71年前的年轻人一样,无论时代如何改变,这种精神一直都在”。

而业界也相信,有了机制护航,有了年轻人真诚的喜欢,这部以1950年的战火青春与当下“对话”的电影,终将在多维度的合力下被托出水面,成为课外的历史书。记者 王彦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25-01-16 09:41:03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25-01-13 10:30:03北京中轴线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