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真是妙
讲述人:王伟(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学员)
与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结缘,纯属巧合。4年前,我在网上查询文化展览信息,无意中看到“市民艺术夜校”秋季课程的报名推文,觉得好奇点了进去,没想到竟然发现了一块“新大陆”。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是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创办的文化艺术普及项目,采用延时开放、公益收费模式,在晚间时段为18岁至55岁的中青年群体提供艺术培训课程。我是一名金融从业人员,平时虽然工作比较忙,但因为喜爱文艺,一有时间就会去听听音乐会,看看展览,也会找机会学一些感兴趣的艺术课程。在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提供艺术培训时,我毫不犹豫就报了名。
我很喜欢花,选的第一门课便是花艺课,目前已经学了好几年了。不同季节盛产不同的鲜花,在花艺课上,老师会根据节气的变化选择花材,解花语,说历史,介绍花艺基础知识以及不同花艺流派的特点,然后让我们自己动手完成插花。有时候,我会把自己的作品发到朋友圈,朋友们纷纷点赞,夸我的水平已经可以去开花店了!
生活中,我热爱传统文化,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4年来,在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我学习了花艺、茶道、香道、布艺、中式点心制作、朗诵等十余门课程,最近我又报名了盘扣制作课,再度“解锁”了一项非遗新技能。通过这些课程,我学到了许多以前想学没学的东西,触达更为广阔的传统文化领域,结识了一群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层的志趣相投的朋友,对艺术、对美、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获益良多。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分春秋两季招生,每门课程12节,每周一节,时长3个月,每堂课收费500元。与市场上同类课程相比,虽然是公益收费,但却是高品质。我接触到的老师不仅专业资质高,而且很多是行业翘楚、非遗传承人。现在,我每周保持三节课的节奏,下班后垫点小食,就驱车10公里先去上课,乐此不疲,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这几年,上海市民艺术夜校越办越好,也越来越火。据统计,7年来,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共开办课程495期,参与学员30282人。2021学年春季班开启线上报名通道时,5大校区46门课程近1200个名额,在5分钟内被抢报一空,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作为一名比较“资深”的学员,我也明显感受到夜校已经火出圈。今年,上海市政府将夜校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在政府支持下,夜校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为总校,不断“扩容”,实现16个区全覆盖,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人,享受到这项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成都街头艺人持证上岗。(资料图片)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唱一唱
讲述人:杨振华(成都市街头艺人)
春熙路、大悦城、太古里、来福士熊猫广场、九眼桥、东郊记忆……近几年,很多来成都的朋友注意到,不少热门地标、繁华地段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街头艺人。
街头艺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欧美许多大城市,如巴黎、伦敦、罗马、纽约等很普遍,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他们在街头表演,不但可以展示自身的文艺特长、获取相应的酬劳,同时为市民欣赏艺术提供了另一种途径。在国内,上海、广州等城市也一直在摸索街头艺人的管理。
2018年,成都开放街头空间,启动“成都街头艺术表演”项目,将街头艺术表演纳入公共文化统一管理,面向社会公开招募街头艺人,经成都市文广旅局、市城管委统一授权,由成都市文化馆为考核通过的艺人颁发表演证。那一年,得知这个消息后,我也报名参加了。
我自学过Beatbox(嘻哈文化的重要元素)和街舞,在全国、省、市的比赛中获过一些奖项,但在街头艺人的考核中却经历过两次“滑铁卢”。成都街头艺人的考核还是比较严格的,对表演形式、节目内容等都有较高要求。考核结束后,需要参加一次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政策法规、管理规定和行业规范、演出包装、基本礼仪等,艺人还需现场签署《成都街头艺人公约》,最终才能“持证上岗”。
2019年,我成为成都市第七批街头艺人。记得第一次走上街头是在春熙路,表演的是Beatbox和街舞。那时候,我完全没有街头演出的经验,很拘谨,不会和观众交流互动。观众也一样,对街头艺人的了解还不够,比较羞涩,彼此都不知道怎么办,结果我演了4个半小时,最后只得到几块钱的“打赏”。
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经过几年运行,“成都街头艺术表演”项目从最初的30几个点位增加到88个点位,艺人近500人。表演门类除了流行、民族、说唱、器乐等音乐类型之外,还有魔术、舞蹈、相声等。大量优秀艺人的涌现,给成都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氛围。如今,只要音乐声在街头响起,不论是步履匆忙的上班族,还是含饴弄孙的老者、外地游览的旅客等,都会驻足停留欣赏演出,有人还会跟着艺人一起互动,“打赏”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每次站在街头演出,我都有一种幸福感。其实不只是观众,街头艺人大部分也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忙碌而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很多人无暇释放压力,绽放多面才华。在成都街头,我们学会了停下脚步,彼此接纳,互相欣赏,传递温暖。
衙前镇群众在画农民画。受访者供图
杭州“文化管家”的新鲜事
讲述人:李凯迪(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文化管家)
“文化管家”是个什么职业,很多人可能最近刚听说。
这是2020年,杭州针对基层缺少专业人才、服务项目不能与时俱进、群众要求无法及时满足等痛点和难点,在全市范围创新推出的一个项目——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第三方社会文化机构按照需求清单,以基层综合文化中心、文化礼堂为阵地,让老百姓享受一揽子公共文化服务。简单点说,文化管家就是政府聘请的为老百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人才。
我大学读的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校期间,受公共文化服务课程启发,对公共文化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进入杭州新青年歌舞团实习。杭州新青年歌舞团2015年推出“文化管家”的服务模式,是“文化管家”项目的雏形,并延续至今。实习中,我切身感受到群众文化的热情和活力,也见证了“文化管家”项目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推进,2021年毕业后,我就职杭州新青年歌舞团,正式成为一名文化管家。
“文化管家”的职责涵盖活动策划、专业培训、场馆运营、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等。在衙前镇,我主要负责“三团三社”建设,在原合唱团、民乐团、艺术团、摄影社、文学社、书画社的基础上新增了走秀队、戏曲部、美妆队、舞蹈队等多支队伍。策划组织活动150多场,如走秀队老街旗袍秀、农民画走亲活动、喜迎新春运河游园活动、“西湖之光”诗书画印大展暨红色衙前艺术作品展,参与人数众多,反响热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农民画团队,作品频频获奖,省级以上获奖31幅,其中入选中国美协的作品1件,入选浙江美协的作品4件。
“文化管家”项目把文化课程送到镇街,走进村社,原本利用率不高的文化礼堂、家园现在每周都有活动,瑜伽、太极、舞蹈、书法、戏曲等文艺活动代替了棋牌娱乐。文艺团队从平时闲散的娱乐,变成了能够登台演出的“专业”团队。去年,衙前镇创业新村社区在“文化管家进村社”项目中排练出舞蹈《红旗飘飘》。由于首次表演,很多人怯场不敢登台,但演出大获成功,有些队员还收到家人送来的鲜花,成就感满满。今年的课程,队员们积极性飙升,经常自发组织练习基本功,等待新的表演机会。看到队员们自信起来,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我也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
“文化管家”这种全新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已经写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在我看来,“文化管家”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了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创新,同时也改变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以衙前镇文化品牌——农民画为例,乡村妇人在茶余饭后,放下手中的手机、麻将,拿起画笔,讲述本地红色文化故事,交谈着村镇的进步变化,一笔一画勾勒出一幅幅“红色衙前美丽乡村”的作品,精神文化生活富足了起来。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