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开幕当天,《狼牙山五壮士》的作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协会会长、88岁的詹建俊先生走进展厅参观了画展,并回忆起自己创作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经历。1959年,28岁的詹建俊完成了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经典之作《狼牙山五壮士》,作品抓住了五位革命烈士英勇牺牲前的瞬间,通过人与山的比拟造型和象征意义,将人物的伟岸形象与狼牙山峰的造型相结合,展现了五位烈士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詹建俊先生回忆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一批老画家投入创作革命历史题材,这些老画家的作品如今都保留了下来。“他们很多是我的老师,他们画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革命历史画,我是1958年开始画革命历史画,当时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创作《狼牙山五壮士》时,詹建俊被英雄的事迹深深感动,深入狼牙山山区考察写生,走访当年跳崖的幸存者葛振林,他借助这一历史题材表达了对抗日民族英雄的景仰,也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詹建俊说,上世纪50、60、70年代,不同时期的画家创作了大量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为共和国的发展历程树碑立传。“我今天看到这些画,特别感动,这批作品都是比较老的一批画家所画,特别真实,现在的年轻人和老一代人在画这种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时,感受和体会是不一样的,真情实感在这些老画家的作品里反映得更加真切。”
《开国大典》
历经两次大改重现历史原貌
展出的诸多精品画作中,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实属重磅之作。1952年,国博的前身原中国革命博物馆决定委托中央美院创作油画《开国大典》,后来这项重任落在了37岁的董希文身上。1953年,《人民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发表了油画《开国大典》。其后,人民美术出版社将《开国大典》印成年画在全国发行,发行量创造了当时的顶峰。毛泽东主席在看了《开国大典》时说:“我们的画,拿到国际间去,别人是比不过我们的,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据介绍,这幅画作完成后又经历了两次大的修改。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决议》,董希文受命去掉了画中第一排最右边的原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高岗;“文革”中,因为国家副主席刘少奇被打倒,身患癌症的董希文又于1972年受命将画中的刘少奇改为董必武。
1972年,在董希文指导下,靳尚谊、赵域复制了《开国大典》;1979年,为纠正“文革”中“左”的错误,中国革命博物馆征得上级同意,决定将《开国大典》恢复原貌。根据原作家属的意见,为保留原稿,委托靳尚谊在复制品上修改,后靳尚谊因故未能修改,而推荐阎振铎、叶武林完成了修改,在复制品上恢复了刘少奇和高岗,画中第一排中的领导人均为国家副主席,左起为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和高岗。此后,在所有重大展出中的《开国大典》均为此复制品。
17枚印章、开国大典红灯笼
都是首次亮相
国博专家介绍,本次展览首次集中展出了8枚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各部门印章,与10枚驻外使馆印章。在这些印章中,除教育部印章外,其余17枚印章均为首次亮相。同时,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红灯笼,也是自国家博物馆新馆重新开放以来首次对外展出。“从1949年开国大典起,每逢节日和大型庆典,天安门城楼上就会悬挂4对巨型灯笼。1994年国庆前,这种木骨架灯笼才光荣退役,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钢结构折叠式新型灯笼。”
开国大典所用的54门礼炮,如今保存下来的只有2门,均藏于国家博物馆,也在此次展览上呈现。据介绍,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升国旗、奏国歌的同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54”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45个单位和9个方面的特邀人士,“28”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民主革命28年。1988年9月2日,礼炮由天安门管理处拨交国家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相关文物展品部分,除1949年开国大典珍贵文物以外,展品中还有最早的中央人民政府牌匾,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并使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
观展提示
■时间:展期至11月9日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一号大厅、西大厅
■票价:免费
■提示:为提升观展体验、确保文物安全,国博中央一号大厅将根据现场情况实时采取限流措施。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祺瑶 程功 摄 吴薇 制图
舞马衔杯壶、长信宫灯、何尊……明日起至8月11日,观众来到国家博物馆就能将这些分布在全国各大博物馆中的“国宝”一次看尽。今天,“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在国博开幕,400件精彩中外文物亮相展览。
古朴浑厚的新石器时代红陶罐、线条流畅的汉代茧形壶、独特雅致的宋代黑釉瓷……4月24日至6月30日,“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