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权社会,皇家对神明有着至高的敬仰。春天祭日,秋天祭月,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亘古不变的礼制。早在两汉时期,儒家经典《周礼》便提到了“中秋”一词,《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详细地描绘了中秋的饮食以及养生。
中秋节恰值三秋之半,硕果累累,是一个丰收的好时辰。所以,此时节的美食当然不止是月饼这么简单。且自古代起,中秋饮食便尤为讲究。
中国古代饮食名著《随园食单》出自“资深吃货”——袁枚之手。积四十年美食经验,三百多道菜谱,将品尝到的“腹中精华”用文言随笔一一写下。荔枝肉、蜜火腿、王太守八宝豆腐、红煨羊肉等菜肴,光读起来就令人馋涎欲滴,阅读体验可谓“真·津津有味”。
团圆夜,饼团圆
要说中秋吃什么,《随园食单》里就记载了一款“瓜仁油松馕月饼”,“用山东飞面作酥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为细末,微加冰糖和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甚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很有点今日五仁月饼的意思。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又有“宫饼”“团圆饼”之称谓。最初月饼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历来人们将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俗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之说。中秋之夜,全家团聚,将大一点的月饼切成小块分与各人,和家人一起分享,寓意全家团团圆圆、圆圆满满、快快乐乐。
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也越来越精细,外形美观,饼面上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中秋团圆”“花好月圆”“玉兔迎秋”等。《燕京岁时记》中载:“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为京都第一”。月饼香甜适口、寓意深刻,又可以作为礼品馈赠亲友,联络情感。
八月望日,尚芋食螺
在清朝的咸丰年间,《顺德县志》就曾经记载:“八月望日,尚芋食螺。”尚芋意指吃芋头,乾隆年间的《潮州府志》也曾提到过:“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自古以来,芋头便有辟邪消灾的效果。在中秋节这一天吃芋头,则是保佑人们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