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月亮最会让人产生浮想,所以有关赏月的诗文美不胜收。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每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泻地,即使杀伐果断的一代枭雄曹操,看见中秋的月亮,也会生发豪情,诗兴大发。
自古以来,在我国,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就是有月必赏。因为中秋的月亮最会让人产生浮想,所以有关赏月的诗文美不胜收。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句歌咏,寄托了人们对月亮的无限情思。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每月的月亮,都会圆一次。可从古到今,人们都尤其爱在中秋这一天赏月。因为每年中秋,时值天朗气清,月影如璧,一家人沐浴清辉,喝着暖茶,吃着月饼和瓜果,心中默默遥祝亲朋平安幸福,这是多么温馨感人的情景。唐诗宋词里文人雅士给月亮起了许多雅称,有玉盘、宝鉴、银轮、飞镜、玉碗、金饼、蟾盘、玉蟾、冰轮、桂轮、回轮、桂魄等等。在这些称谓中寄予了诗人们的美好情感和神话传说,桂树下的白兔,挥斧的吴刚,“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读这首诗,我们仿佛看见了诗人王建正凭栏而立,月光洒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浓密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光辉,先后进入梦乡。可诗人呢,他却怅然于家人离散,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哪里。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这是苏轼的《中秋月》。词人苏轼与其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真是一件赏心乐事。他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别的伤感与感慨。“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归结于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不知今夜月,曾动几人情。”唐诗里篇篇瑰丽清雅的诗句,每每读来,不禁让人发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感叹,从古至今,这中秋明月,有多少人为它仰望,照亮了人们的诗心,并为它在浅吟低唱。(鲍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