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忙里偷闲,你会做些什么?动动手指,逛逛某家博物馆的数字平台无疑是个明智的选择。
20世纪末期,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欧洲博物馆便开始进行了数字化建设。如今,足不出户,用户便可逛遍一家博物馆,解剖时光的成就,细数历史运转的螺丝与齿轮。
那么,全球的博物馆现今有哪些数字技术元素?又是如何应用的呢?
图源:Rijks Museum
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大规模运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199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启动“美国记忆”项目,开启美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设。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世界记忆”(Memory of the World)工程,在全球范围内抢救和保护具有全球、地区及国家意义的珍贵档案文献遗产。
近年来,全息呈现、数字孪生、超高清、多传感器融合、AR、VR等新体验技术飞速发展,连结虚拟与现实、线上与线下。数字内容的制作成本大幅的降低,推动硬件消费体验的升级和内容生产效率的提升,这些都为包括文物在内的文创新形态奠定了技术基础。
数字博物馆、虚拟博物馆、移动博物馆、泛在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等概念先后出现在博物馆学领域。而在实体博物馆中引入数字技术,拓展了文化的时空边界,博物馆自身的功能也有所增加。
现今,全球博物馆中的数字技术主要应用于三种场景:在地、在线以及在场。
物理空间中,观众切身“在地”。通过展台陈列、文字图片或展览视频来获取展品的相关信息。多媒体演示和数字表现技术的应用,使线下的展品离观众越来越近,逐步变得“可看、可听、可闻、可触摸”。
网络空间中,观众“在线”浏览博物馆。文物被数字扫描、数字建模并上传到网络空间,用户便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或Oculus的VR设备,探索馆内珍稀藏品。
虚实融合的空间中,观众实现虚拟互联网的实地“在场”。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不断进步,物理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边界别不断虚化,用户将真正实现虚实共生和身临其境。
“这一转变,被冠以元宇宙之名。”
现今,互联网上公众可触及的文博文物数字内容呈现爆炸性增长的趋势。
根据数据显示,大英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比例达近50%,建成了超过450万个对象和190万张艺术品图像的在线数据库。技术人员将文物数据映射到本体CIDOC-CRM上,共发布了1亿条三元组,并将数据链接到世界范围的知识图谱上,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语义检索系统,优化互联网浏览体验。
2017年,大英博物馆与VR公司Oculus合作,推出全新的虚拟现实之旅,帮助浏览者了解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图源:The British Museum
法国卢浮宫的数字化程度高达75%。作为世界级博物馆,卢浮宫将48万件文物用数字化手段在线上展示给观众。
坐落在时尚之都巴黎,卢浮宫将数字技术与时尚相结合。2014年,博物馆与导演罗伯特·威尔逊合作,通过数字手段重新演绎博物馆中馆藏《马拉之死》《里维埃小姐像》等作品。2017年更是与时尚品牌合作,先后在馆内举办八次数字光影时尚大秀。
画作《马拉之死》图源:腾讯网
西班牙蒂森-博尔奈米绍博物馆推出了“连接蒂森”项目实验室,参观者可以在千兆像素图像质量下发现委拉斯开兹画作《纺纱女》的最小细节;能够以超高分辨率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欣赏梵高、塞尚、德加和其他许多艺术家的杰作;足不出户即可鉴赏西班牙所有历史时期的文物……
西班牙国家考古博物馆也推出了“线上国家考古博物馆”,它可以让人在不离开家中沙发的情况下参观40个展厅。
荷兰国立博物馆也同样构建了结构化知识图谱体系,通过关联开放数据,实现了多语言的访问,显著增加了网站访问量和到访观众量。
在中国,敦煌研究院也将数字技术与文化巧妙结合,上线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2022年6月,敦煌研究院打造重点项目“数字藏经洞”与大众见面。数字藏经洞通过激光扫描、照片重建技术,让文物细节有着毫米级精度的还原,更好地呈现了文物里的宝贵信息,达到可以拿着放大镜看的程度,仿佛一键穿越,与万件文物“隔空对话”。11月,“数字敦煌”入选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
AR前景虚拟,从上到下层层展开霁蓝釉粉彩描金莲花纹双燕耳尊上精美的吉祥纹饰;
三维动画展示错金银云纹铜犀尊使用方法;
特效动画复原伏羲女娲像立幅重点部分,最大限度的还原文物自身的样貌......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呈现的“馆长之选”藏品活动首次采用“5G直播环境+8K拍摄/制作/大屏呈现+AR动画特效”相结合的新技术手段,将艺术珍宝呈现在世界面前。
伏羲女娲像立幅 图源:央视新闻
国际博物馆协会认为,21世纪的博物馆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未来,数字文博将成为文化元宇宙典型的垂直应用场景。在数字内容产业搭建的文化场景中,慢慢去摸索、应用、完善元宇宙的技术发展,同时建构数字场景的文化想象。(光明网记者穆子叶)
参考|央视新闻、腾讯研究院、人民网、参考消息网、环球杂志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