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入仓,秋菊见霜。冬至过后,乡下又到了烧酒的好时节。纵使距离故乡千里之遥,乡间烧酒那浓郁的醇香仍萦绕在我的记忆深处,挥之不去……
每至隆冬临近年关时,家家户户就会在村头巷尾搭个简易炉灶,用柴火蒸煮一大铁桶酒糟。酒糟一般需要提前个把月备好:将谷米用锅蒸熟摊凉,加入适量酒曲,搅拌均匀后倒入密封的大酒缸内发酵,就可以上灶烧制了。其中,含谷的就叫谷烧,有米的就叫米烧。
谷米
蒸熟
上灶
烧制
说起这烧酒,还真是乡间一绝。酿酒的师傅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长者,据说只有对烧酒颇有研究且怀有深厚感情的人才能烧制出自然纯正、醇厚香溢的酒味来。
烧制过程中,对火候的把握颇有讲究——火太猛了,烧出的酒会有糊味,苦涩得难以入口;火势跟不上,又失去了烧酒独有的烈味,淡得如水般没有醇劲。除此之外,还要保证一定的出酒量,毕竟用来烧酒的粮食浪费不得。
当一线温热而冒着热气的酒液顺着长长的管子流入容器时,整个村庄便弥漫在一阵阵醉人的醇香中,冬日的阳光此时也显得更加温暖。
除了会烧酒,烧酒师傅还要懂得品酒。每次酿出的头酒,都会有人用一个特制的漏斗小心翼翼地接起来,先对着灶堂敬上一敬,作为孝敬灶神祖师的见面礼,再倒进炉灶中的熊熊火焰中——那窜腾起的火苗足以说明烧酒的劲度。
紧接着,烧酒师傅接上一碗新酒,趁着温热端在唇边先用舌头轻轻地舔上一舔,再喝上一小口含在嘴边反复品咂,直到额上的汗珠沿着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流入碗中。这时,主人便会意地用簸箕端来炒熟的花生,邀请街坊乡邻且饮且酌,权当庆祝这难得的好酒诞生。
每每听乡亲们说起“买饭不饱,打酒不醉”,似乎只有自家酿的酒才能敞开肚皮喝。用谷米制作的烧酒,虽不像城里售卖的瓶装白酒那样登得上大雅之堂,但在乡间用来招待亲朋好友却是最好不过——除去味道自然醇厚、清冽甘甜外,更重要的是它寓示着丰衣足食、五谷丰登的幸福日子与祥瑞年运。
经受岁月熏陶的烧酒,年代越陈久反而越醇香。也只有在品味陈年烧酒时,才能尝出那珍贵的品质、精致的韵味和幽深的意境。
多少次梦里回到恬静如画的故乡,我抛弃世间的喧嚣与繁华,抖尽身上的尘埃与疲惫,在这烧酒一般难得的质朴乡风中不醉不归。
酒是陈年香,酒是故乡醇。
作
者
简
介
廖辉军,鄂南人氏。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内多家媒体特约记者、通讯员。迄今已在《光明日报》《文艺报》《作家文摘报》《中国文学》等刊物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评论、新闻等作品逾千件,作品入选《2011中国年度微型小说》《读书与人生》等文集选本。
来源:光明日报留住乡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