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正文

竹编,他们坚守了半个世纪

2018-04-25 09:07:48    地道风物  参与评论()人

竹园前面是一个农耕家庭的物质生活,后面是一个能醉一场的精神秩序空间,谁能像靖江人一样活得那么快意!黄昏温了酒,配自家种的蚕豆、蒜苗吃,一仰头就是沙沙作响的竹林,迎面吹来的凉风和铜钱大的月亮。这是中国人所羡慕的田园牧歌生活。至少,八十年代的靖江人笃信这一点。

▲ 竹笋香椿。摄影/酱子

每年春天,竹园里到处是萌动的春意。

靖江人吃笋,有自己的尺度。为了来年的新竹,第一批的春笋是不挖的,第二批、第三批的春笋才会端上餐桌。竹笋炒鸡蛋竹笋炒香椿,都是农家最常见不过的饭菜。

靖江人每隔三年要打理一次竹园。冬季来临时,乡下一片忙碌,把竹园表层的土翻松,再将盘虬在一起的竹根松开,把玉米秸糊在竹根下面,经过一个冬天的雨雪,来年的春笋又将重逢。

2

从靖江到大阪,商业浪潮之下的竹编

上世纪70年代,靖江竹编进入了光辉岁月。1957年,全县70%以上的篾匠参加生产合作社,到1981年竹藤编织产值64.36万;四年后,产值翻倍;1985年,产值高达122万元。据说,当年靖江人结婚,看的是“三子”——房子、竹子、小伙子。把竹编带出本土的人叫李如海。少年时的李如海非常聪慧,在同龄人跟着老篾匠做学徒的时候,他已早早进入了工厂做竹编,也为未来从商打下了基础。

▲ 摄影/余荣培

竹编厂从上海外贸公司接了单子,加工美国的面包篮子。生产的时候,师傅放料,李如海和一群小工人忙着劈篾、编篾、刮篾、穿口、整理、包装,形成一套流水作业,平均每个人一天做四五十个面包篮子。

这一年,李如海工作卖力。靖江竹编销往美国、英国、丹麦、新加坡等国家,外贸收购额到达10万余元当时,靖江竹编厂不愁市场。上世纪80-90年代,是中国整个社会形态转变的时代,也是传统行业落寞、人造材料取代天然材质的时代。恰恰是这个时期,靖江的竹园经历了一场灾难性的毁灭。据县志记载,1983年后,靖江竹林面积自2.64万亩锐减。到90年代,已跌至万亩以下。这一幕来得猝不及防,谁也没能确切描述靖江竹林消失的缘由。在老人的叙述中,那些该死的水杉树成了杀死竹园的最大凶手。但实际上,南方山区竹子的大量涌入、竹竿锈病的危害及塑料制品的流行等因素,无一不是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

▲ 摄影/酱子

关键词:竹编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