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正文

竹编,他们坚守了半个世纪

2018-04-25 09:07:48    地道风物  参与评论()人

选料

竹身直、竹节平、软硬俱佳的竹料最合适。太嫩的竹易断,太老的就难扎了。接着是裁料,用锯刀将竹子裁成合适的长度,就可以进入破篾阶段。

破篾

开破竹子从正中间进刀,一破为二,再二破为四。竹子的“肉”厚,这是细腻活,要破得均匀、细腻并不十分容易。随着篾刀的上下翻飞,竹被劈成粗细匀净的篾丝,越破越薄,薄如蝉翼却柔韧无比,带着锐利的野性。去掉竹黄底层必不可少,竹篾的色泽由此愈发纯净。

打磨

去掉竹刺,经过一遍遍打磨后的篾丝方才显得温和,也才可以进入编织阶段。一双手把细竹丝穿插编织,压一挑一,经纬交错,篾丝之间相互服从,编出来的竹器扎实而富有弹性。当地人说,东西做得好不好,哪怕是盲人,用手一摸就知道。好的竹器,把它放在脸颊上摩挲,触感都是舒服的。

▲ 摄影/酱子

如今,广陵村仅有少部分家庭还在做竹编,偶尔也有人找他做淘箩。需要的时候,他会从市场上买入一些材料,这些竹材大多来自江西、安徽、浙江等地。竹虽然没有了,与竹有关的风俗却还在靖江延续:新生儿诞育,如果是男孩,就用淘米篮装九个红蛋,送给亲友以示庆贺;如果是女孩,则用洗菜篮装十个红蛋。所谓“淘箩”,其实是“淘淘箩箩”的意思,寓意子孙兴旺。

我们最终还是找到了当地留下的一片小竹丛。本地人告诉我,留下来的竹丛大多是后来重新栽种的。靖江有一大传统习俗,凡是家族有了新生儿,娘家人必定会种下两根壮竹,以寓意孩子生长。因此,原生竹林虽已消逝,但新竹仍受到后人保护。靖江的原生竹林虽已消逝,人口的迁徙,工业的发展,让当地人走出了竹丛,离开了乡村,而时间却依然留下了某些温情的记忆。我忽然觉得,旧俗的力量会将人们一次次带回到与竹器、竹林相依相偎的日子,回到人与植物、自然之间深刻联系的日子。竹编,也会在某一日重新归来,活在每一个靖江人的生活中,重新挺拔生长。

你的回忆里是否也有这样一个“温暖”的手工艺?

文丨詹忆梦

编辑丨酱子

摄影丨王牧、余荣培、贾亦真、酱子

视频版权归“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所有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首页上一页...2345 5
关键词:竹编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