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纵观各朝代,宫灯发展最为辉煌的阶段仍属明清。相传,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曾征调全国各地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为宫廷制造灯具,这期间制作了大量造型各异的木制宫灯,从而也令宫灯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大放异彩。到了清代,宫廷内务府造办处下设灯库,专司宫灯、花灯的制造修理,皇宫外开始涌现出一大批自产自销的灯铺,出现当时名冠京师的灯铺:文盛斋、华美斋、美珍隆、秀珍隆等。
虽然是宫廷专属的器具,但逢年节也宫灯也会被赏赐给王公大臣。在清代,宫灯由于珍贵竟然成为皇帝奖赏王公大臣的赐物。《清朝野史大观》有载:“定制岁暮时,诸王公大臣,皆有赐予。御前大臣皆赐岁岁平安荷包一、灯盏数对。”
另外,由于宫廷造灯常是临时正着民间工匠入宫,工匠们不专属宫廷,制造完毕后仍然回到宫外,因此,宫灯也慢慢地在民间流传开来。为避僭越之嫌,民间宫灯往往会除去顶端一两层装饰,其他则无大异。
灯业不但接地气地供应百姓,还很知市场风向:“自光绪庚子以后,各灯业改制新式,博外人赞赏,以其有艺术上之精,能外销日畅故。”“白电灯与油灯、烛灯悉归淘汰,而此纱制灯品,犹能巍然独存,不可谓非变通尽利之事也。”
团圆时节不能缺灯笼
1月8日,来自安徽省徽京剧院的演员在表演徽剧《拾玉镯》。 当日,来自安徽省徽京剧院的徽剧折子戏专场拉开了“中华世纪坛传统文化季2019”演出版块的重要部分——“非遗展演”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