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年之中所有节日里,辞旧迎新的春节算是最大,每逢春节来临,漂泊在外的游子们心中最盼的便是归家,烹一桌味美年饭,享一家喜庆团圆。
年饭几乎聚集了一整年的家长里短、嘘寒问暖,起筷、落筷,一杯一箸间都是化不开的“团圆味”。作为除夕夜的主角,年夜饭甚至从几天前便开始计划和准备,饭桌上的每一道菜,都颇为讲究,而主菜,作为主角中的主角,更是要花上不少功夫,在广东,能担此大任的非盆菜莫属。
在广东,但凡盆菜出场,一定是大场面,新居入伙、祠堂开光、新年点灯……诸此等等,且常常是举村进行盆菜宴。一盆盆菜,在每家每户的期许中,经过煎炸煮烧焖卤炒,端上餐桌,吃的不仅是味道,终极目标是“和”。味和人也和,一家人齐齐整整,吃上盆满钵满、团团圆圆的盆菜,边吃边讲着新一年的好意头,这才是过年标配。
对于盆菜的起源,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一个据传是南宋末年,战时的军队逃难至东莞县乌纱以及香港新界锦田一带的围村时,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款待,他们用仅存的猪肉、萝卜,加上现捕的鱼,虾造饭,但因一时间找不到足够的碗碟,只好用木面盆盛菜,于是有了今天盆菜的原型。
现如今的盆菜,当然不能仅限于一些常见物料,所谓的讲究那一定是各品类并蓄、色香味俱全。比如客家焖猪肉,它是盆菜的中流砥柱,且因为量大,往往需要一天的准备时间。猪肉切成大小均匀的块,香料炒香后入锅,蒜头、姜、葱、南乳等佐料提味,一锅焖足40分钟。出锅成品软滑甘香,有着“家肥屋润”的好意头。
鲍鱼是盆菜之魂,与鸡煨煮出汤汁后,夹出来放在盆菜最顶端的显眼位置,肉质够厚,吃下沉甸甸的收获,寓意“年年有余”。油焖冬菇是盆菜里的点睛之笔,油焖之后,菇香四溢,不失韧劲,瞬间精彩夺目有着“东成西就”的意思。
这些材料最少也有8样,分作6层,依次码放,在装盆前,底下得先垫一块竹篦,防止糊锅。底下的大体都是耐煮的素菜类,如萝卜、白菜、支竹、莲藕等,以便上桌之后继续用小火炖,这些素菜有吸收汤汁味道的功能,能将上层荤类煮出来的汁水稳稳吸收,使自身的滋味由素寡变浓郁,不浪费一点一滴的精华。
中间一层是焖煮类,食物选择的标准是不出过多的汁水,刚好闷盖住底层的素菜。南乳焖猪、虾干、酿油豆腐……单独吃起来,具有风味但略显单调,若是有汤汁的加持,便能丰满起来。
经过了七、八数百年的承袭和演变,会吃的广东人在保留形式和部分味觉的同时,把海味提升为盆菜中当仁不让的主角,鲍鱼、花胶、海参、瑶柱……这些被铺在最上层的“贵野”堆成一个圆锥形,非常气派。每一样食物还要那种吉利的数字码放得齐齐整整,比如六个鲍鱼,六六大顺,八只鹅掌,能抓大钱,一定能发。
之所以要这样一层一层地准备,除了卖相上的好看之外,各味食材的味道互补是关键所在,在加热的过程中,最上层原料的精华汁水一层一层地向下渗透,让下面朴素的食物变得丰腴饱满,使整顿盆菜宴的味道一直延续至用餐完毕为止,享受着盆菜“盆满钵满”的食客,心中所感自然也是幸福外溢。
男女老幼共聚一堂,其乐融融,友善和睦。盆菜肩负着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梦想,吃完这顿盆菜,仿佛去庙堂烧了高香,明年的忧愁减半,财富加倍。
如今,数百年的盆菜早已突破香江地域,而食材也根据不同地域的饮食习惯而进行着改变、创新,但始终不变的,是那一份手工精作的诚意,还有合家团聚的“和味”喜悦。
虽说新疆迎来新一轮严寒,但阻挡不住人们对新春的企盼。伴随着欢快的锣鼓,由新疆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新疆是个好地方——第六届天山南北贺新春非遗年俗展”,1月28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红山公园拉开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