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原本还有一个火塘,但是在60年代建工厂时被处理掉后,改建了一栋住宅楼,这栋楼相当于断掉了龙窑的窑头,前两年才推掉。如果当初不破坏这个火塘,这条龙窑刚好就有100米长。现在是有79.5米。
阶级型龙窑
阶级型的龙窑代表了当时先进的龙窑生产的技术,窑头温度最高,中间温度最稳定。它能控制不同阶段的龙窑温度,还能够把需要高温和低温的东西分开,使藏品适应不同的要求——是不是要细化,是不是要再进化,是不是要升温,它就能控制了。“打个比方,小件跟大件,薄胎跟厚胎的温度是不同。但是你要一条窑烧,不可能一个温度,所以才有这么一个阶级型。这里放一个温度差不多的,这边又放了一个温度要求差不多的,它就是阶级型了。”
笔架山窑产品主要有碗、盘、盏、灯、炉、杯、壶、盂、盒、豆、釜、洗等日用器皿和瓶、人物、玩具等美术瓷。潮州窑上游的产品烧制温度高,在1300到1350度左右,一般烧24小时,24小时以后再有一天退温。烧出的瓷器源自拉胚技术,胎体薄、密度高,釉的结合非常好。其中研究价值更高的是它的工艺陶瓷,“如佛教题材的莲花炉、莲花灯等用具是全北宋最好的,这是故宫的老师和其他古陶都承认的。”李炳炎骄傲地说。
龙窑遗址残留的瓷器碎片
最有代表性的是1922年国民党进外战壕时挖出的四尊释迦牟尼佛坐像和一个莲花炉,这四座佛像当时被潮州的富商饶氏家族饶宗颐的伯伯和父亲买走两座,放在饶家很长长时间。现在两个安置在广东省博物馆,两个在放在国家博物馆,都是一级文物。佛像刻有“治平三年丙午岁次九月一日题”、“水东窑”等六十多个文字。文字大意是——“这座佛像是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生产的,潮州水东——1940年很多专家研究证明水东那就是行水之东——的某某某为了让他的父亲升天,我们做了这个释迦牟尼像赏赐给大家,大家可以拿去供奉。”
(文/刘畅 图/荆山、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