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街头悬挂的红色灯笼有一些是我们村做的,但西安城墙灯展、大唐芙蓉园灯展中却没有一盏工艺灯出自我们村。”呼延振元坦言,家庭作坊式的制灯流程及创新能力的缺乏等因素造成了三兆村在市场竞争中日渐式微。
在呼延振元看来,外地灯笼已有了印花、烫金、刺绣等创意,并将灯笼制作的工艺流程拆分,形成产业链条,降低了成本。而如今的“灯笼村”则有些“落伍”。
曾经家家户户制灯的三兆村,如今也仅余十几户仍在“坚守”祖业,李杰便是其中之一。他除了制灯外,还制作诸如大型商场里的工艺吊灯,圣诞灯等商业美陈。
“如果不创新转型的话就没有发展出路了。”李杰说,商业美陈是制灯手艺的一种延伸,也是一种创新尝试,以后还会不断作出尝试。此外,他近几年也开始在网上销售,拓宽销售渠道。
灯笼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是吉祥、喜庆的象征,而“灯笼村”的艺人们却无暇顾及于此,如何在现代工艺创新与传统技艺传承间谋求平衡,或许是当下横垣在他们心头的一道待解难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