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小小的葵口杯,一打灯,就可以看到里面那些暗刻的条纹,一根根晶莹剔透,几乎别无二致。就是这么一个小东西,其实是上了十几二十几道釉的,每一次上釉,都要等它自然风干后再上一次……
柠檬黄釉暗刻葵花杯托(复烧御瓷)
而所有这些复制品、衍生品,冯玮瑜都会盖上她自己的印章,也不进行做旧,她就是想告诉大家,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今人对前辈的礼敬。
对话冯玮瑜——为了做秋瑾,我专门去了一趟绍兴
记者:听说您除了收藏明清御窑瓷器,也收藏石湾陶,一个感觉极为“阳春白雪”,一个感觉似乎有点“下里巴人”,这个反差让人有点惊讶。
冯玮瑜:我和我先生都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我们的上一辈就喜欢收藏石湾陶。从小,我们就知道这是广东很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石湾窑在全国也是比较有名的民窑。事实上,石湾陶的艺术表现力是极强的,尤其是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特别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其他材质无法替代的。至今我们的收藏基本沿袭了三个方向:一是明清官窑,但我主要钻到了单色釉这一个领域;一是以岭南名家为主的书画;另外就是石湾陶。
记者:您大概收藏了多少件石湾陶?
冯玮瑜:至少有两三百件吧。2014年1月我在广东省博物馆做过一个专门的石湾陶艺展,画册里面收录的就接近两百件了。
记者:您有没有特别偏重哪一方面的题材?
冯玮瑜:石湾陶从瓦脊文化发展而来,所以过去基本以仙、佛、道为题材。人物性格也不是太鲜明,譬如过去大家做王羲之,旁边必定要做一只鹅,如果没有鹅,别人就认不出来那是王羲之了,可以是其他任何一个人。但今天如果还是重复这些的话,我觉得没有太大意思。我希望能够收藏一些反映这个时代、展现人性光辉时刻的作品。
刘传《举杯邀明月》
记者:就是说您也会以藏家的身份去引领创作?
冯玮瑜:引领不敢说,我会融入到题材设计里面,和年轻陶艺家一起合作一些作品。画册中就有一些创作手稿,告诉大家我为什么会去做这个东西,作品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譬如我很喜欢历史人物苏曼殊、秋瑾等,都会希望陶艺家去尝试。我会多方面找资料给他们做参考。为了做秋瑾,我甚至专门去了一趟绍兴,到她的故居拍了很多照片。还有一件董其昌的陶艺作品,因为我收藏了一件他的书法作品,我便想能有一个石湾陶将他的书法融入进去,这样我的收藏也打通了。
记者:您参与创作的作品,一件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
冯玮瑜:肯定会比较慢,有的甚至两三年才出得来。这对陶艺家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我们也要找对人,不是每个陶艺家都愿意陪我耗的。石湾陶在最鼎盛的时候,价格甚至比官窑还贵。虽然今天没那么火了,但陶艺家做出的作品仍然不愁卖,走商业路线可以很快赚到钱。如果仅仅为了经济效益,不必要做这种突破。很开心的是,不少陶艺家尤其是有美院教育背景的年轻人,愿意为它注入新鲜活力,想趁着年轻的时候去做些新的尝试,提升自己,所以合作都挺愉快的。
潘超安《姐妹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