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木塔、百年宫殿、名楼高阁、庙宇石窟……这些遍布中华大地的古建筑,经风霜、历更迭、观沧桑。时至今日,我们还能与之相见,真是莫大的幸运。
然而,它们又是脆弱的,天灾、战乱乃至一枚烟头都可能令其永恒消逝。时间磨砺,现存的古建筑们犹如老人般,为使其延年益寿,需要我们及时维护保养(体检养生),采取合理有效的加固措施(祛病延年)。
对古建筑修缮,就是重新让它焕发出历史的魅力,彰显出它的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但是,年轻人们热衷于古迹凭吊,却并不愿投身于其中。
古建筑工地上难觅年轻人身影
被称为农民古建专家、带领团队修复数百座古建筑的黄大树介绍,目前全国古建筑领域80%的从业者超过50岁,35岁以下的只有4%。他慨叹这样的人才年龄结构是“虚胖”,更担忧古建修缮技艺传承断档、后继无人。
黄大树并非杞人忧天,古建筑一直被视为冷门专业,很多学生学习古建筑并非出于兴趣,更多是分数较低的现实选择。他与职业技术学校合办古建班8年,毕业生超过1000人,而真正从事古建筑行业的只有几十人,以至于现如今,古建筑工地上越来越难觅年轻人的身影。
在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横西村,工作人员在制作房架结构。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摄
“一瓦挡尽千年风雨”。单说六作之一的“瓦工”,“瓦瓦”(为古建铺瓦)前要精确测算整个瓦面需要分为多少垄、每垄需要多少片瓦,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底瓦不侧偏、筒瓦不跳垄、误差不能超过毫米。
“修旧如旧”是古建修缮行业的基本准则,这种“旧”,不仅表现为保持文物本体的原真性,而且包括维修技艺的传统性。事实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将古建筑中蕴含的“历史信息”丢失。
显然,古建修缮较之现代建筑工程技术,工艺更繁杂、门槛也更高,但工资待遇却没有多少优势。就修缮技艺中待遇高的油漆工来说,一天也就380元,与家装业普通装修工人收入相当,但油漆工真正学满出徒则需要5-7年,家装工人通常只需培训几个月。
在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横西村,工作人员在组装门楼建筑木架。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