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美术 >

李迪《狸奴小影图》:宋人有多爱猫?(2)

李迪《狸奴小影图》:宋人有多爱猫?(2)
2021-07-01 10:02:53 界面新闻

猫性情温驯,模样机伶、甚为惹人怜爱。《礼记》记载,每年春季,天子都要祭祀猫神,“为其食田鼠也”,为免庄稼在新的一年遭鼠害。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杨权》“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吕氏春秋》“狸处堂而众鼠散”,彼时猫还处于“狸”的阶段,它之所以登堂入室,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借重它捕鼠的本事。在历史早期,猫因为能捕鼠而有利于农事生产,被看作“八神”之一。

后来,人与猫共度的时日一长,日久生情,开始有意驯养猫,也渐渐培养出赏猫、识猫、爱猫的心得来。

唐宋时期,人们家中驯养猫,淡化了其捕鼠的功能,逐渐成为陪伴人们的“宠物”。从这一时期,诗文和书画中,越来越多关于猫的身影。唐代诗人李商隐写下了“鸳鸯瓦上狸奴睡”的诗句。而宋朝带猫字的诗,则是历朝中最多的,写猫的诗人们也都是极有名气的,文天祥、苏轼、陆游、辛弃疾、黄庭坚、杨万里、林逋、梅尧臣、范成大……粗略估计出现“猫”的诗词,唐13,宋241,辽金元31,明101,清80,宋代最多,明代次之。

李迪《狸奴小影图》:宋人有多爱猫?

五代南唐·周文矩《仕女图》

宋代黄庭坚写有《乞猫诗》:“秋来鼠辈欺猫去,倒箧翻床搅夜眠;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狸“奴”或“衔蝉奴”,是人们对猫的一种爱称,表示它可通人意,可供人驱使,就如时常陪伴在身边、可使唤的小丫鬟一样。在当时如欲向邻里“聘”猫,是要顺道带上盐、米和茶等日常物资来交换的。

宋人的猫,走下神坛,走入凡间,上至达官显贵,下到贩夫走卒,文人骚客,三六九等,皆处处有猫。

李迪《狸奴小影图》:宋人有多爱猫?

宋·苏汉臣《冬日婴戏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记载了都城临安人家饲养宠物猫的情景:“猫,都人畜之,捕鼠。有长毛,白黄色者称曰‘狮猫’,不能捕鼠,以为美观,多府第贵官诸司人畜之,特见贵爱。”

在当时,都城杭州的达官贵人们尤为喜爱畜养“狮猫”,毛长而黄白相间,就算它已丧失了生而为猫的捕鼠天性,也难逃人们腻歪得疼爱都来不及。宋人笔记中谈及岳飞的孙子岳珂,“家素蓄一青色猫,善咋鼠,家人咸爱之。”但此猫“出门即逸去,购求竟不获。”爱猫丢失后,岳珂百般悬赏,千般挂念,如同现今的人们张贴“寻猫启示”,此情此景古今无别啊。

奇书《相猫经》中称“猫之有毛色,犹人之有荣华。”毛色纯净者如纯黑、纯黄、纯白的,这种猫叫“四时好”,古人认为是群猫中的佼佼者;个头大者黄身白肚,也即如今人们口中的“大橘为重”,古人管这个品种叫“金被银床”,而黑身白肚的猫,古人称之为“乌云盖雪”;由黑、白、黄三色组成的花猫,叫“玳瑁斑”。

李迪《狸奴小影图》:宋人有多爱猫?

李迪《秋葵山石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