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中国水彩”的码头和源头,名家携手学子共绘“美丽上海”
作为一个外来画种传入中国,水彩首先在上海萌芽与发展,从土山湾画馆的建立到新型美术学校的建立,上海一直是水彩艺术在中国推广传播的沃土,因此上海是“中国水彩”的码头,也是“中国水彩”的源头。
新年伊始,“美丽上海”海派水彩创作人才培养工作室成果展在敬华艺术空间揭幕,一批水彩名家带领学生们以水彩为媒,全方位塑造“美丽上海”的城市形象。
因水而兴,海纳百川,成就了上海得天独厚的城市形象,上世纪初,代表东方的“水”和代表西方的“色”在这里交汇、融合、发展,为城市点染出丰富的色彩。水彩确确实实是上海绘画的一个侧面,或者说是上海的一个艺术脸面,很多画画的人都率先接触水彩,这是一种代表了城市形象的艺术形式。在展出的将近百件的作品中,上海吐故纳新、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在水彩画家的笔下发挥得淋漓尽致。
冯信群《古镇》
“美丽上海”海派水彩创作人才培养项目由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联合上海市教委于2020年发起,力求整合全社会优秀水彩艺术家,围绕海派水彩艺术人才教育培养,海派文化美育理论研究双路径,展开一系列的项目活动,推动高校人才展开以“美丽上海”为中心理念的美学内涵挖掘与创作实践。项目自成立以来,致力于挖掘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底蕴,探索海派艺术与创意人オ培养新范式,探索水彩与其他艺术结合的可能。
杨建勇《云澹》
展览期间,汇聚专家学者的研讨会同期举办,探讨海派水彩艺术的发展和趋势。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冯信群教授指出,以水彩为媒介讲述上海的城市故事在今天有特别的意味。上海这座城市有很多的细节与肌理彰显着海派文化的特质,有着讲述不完的故事。自己在上海生活了30余年,但总感觉还没能认真画过这座城市。“一扇建筑门头看似平常,但当你花几个小时描绘它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上海城市细节中的精致。‘美丽上海’用水彩行走上海,让更多的人了解水彩,让学生们感知上海之美,体会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黄阿忠《南昌路·秋》
据展览策展人杨建勇观察,上海的性格和水彩有点像,上海人比较随性,富有情趣,这是水彩画的亮点,一笔飞白留下的水痕,或者无意的水迹塑造,都是海派水彩的罗曼蒂克的情调。“日新月异的城市是水彩画发力的良机,它可以塑造出一个更有诗意的美丽上海。”
陈磊《上海的早晨》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黄阿忠分析道:“水彩写生是围绕城市街景的创作手段,来描绘城市特色,这个载体选择得很好,因为水彩太浪漫了,和这座城市很匹配。“看到来自四方的水彩画家和学生都拿起水彩来表现美丽上海,用各种形式、各种风格表现上海、写意上海,
他坦言很振奋。
朱开荣《城市变奏二》
“美丽上海”海派水彩人才培养大师工作室实施过程中注重教学观念的持续创新。课程虽不在乎形式与内容,但更注重引导学生需把握时代脉搏,挖掘上海城市文化内涵,增强自身艺术修养,提升水彩专业技能,为“美丽上海”培育更多的高水准海派水彩艺术人才。
此次展览由上海市文教结合人才工作室、上海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联合主办。
骆献跃《水乡深秋》
作者:范昕
图片来源:主办方、“上海静安”微信公众号
中国是书法的母国,中国人自然有权力、有自信理直气壮的用它影响世界,来传播中国文化。书法教育是当务之急,今天的书法导师班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对全国的书法教育、书法培训发挥他们专业的作用。